《围城》发表于1946年,是钱钟书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作为一部现实主义讽刺小说,被称为20世纪40年代的“新《儒林外史》”。故事主角是方鸿渐,主要人物有孙柔嘉、赵辛楣、苏文纨、唐晓芙、韩学愈等,讲述了他们在恋爱、婚姻和职业等方面的种种言行,尔虞我诈、挣扎苦斗的人生经历。抨击了当时专制社会的黑暗现实和世态众生相。
方鸿渐出生在一个乡绅的家庭,迫于家族的压力,他与同乡周家的女子定亲。但是在大学期间,他的未婚妻周氏患病身亡,方鸿渐创作唁电。岳父十分感动,于是主动提出为他资助出国留学的资金。
但在出国期间,方鸿渐并没有认真读书,而是在国外浪荡,不学无术。四年的时间里,换了三所大学。专业也是换了又换,学不了土木工程,从社会学系又转到哲学系,最后转到中国文学系。
“四年中倒换了三个大学,伦敦、巴黎、柏林;随便听几门功课,兴趣颇广,心得全无,生活尤其懒散。”
在国外浪荡了几年后,结果连个毕业证书都没有拿到,无法拿到正式的文凭。没办法,他只好花了几十美元在一个骗子的手中买了一张假的“克莱登大学”博士学位证书。
在回国的轮船上,方鸿渐认识了妩媚的留学生鲍小姐,见色起意。直到下船看见鲍小姐,依偎在一个头顶半秃、戴黑色墨镜的肥胖中年人,才发现自己被戏耍了。
从海外归国后方鸿渐在老丈人的安排下,去了老丈人的点金银行参加工作。在这期间,不仅大学同学苏文纨十分青睐于他。对于苏文纨,方鸿渐其实没有多少爱意,只是敬畏,而没有丝毫的爱的兴致和情趣。倒是对苏文纨的表妹唐晓芙一见钟情。
唐晓芙“端正的圆脸、两个浅酒窝”使方鸿渐神魂颠倒,魂牵梦萦,他以全部的身心和精力投入进去,他再次堕入了情网。但是方鸿渐这种举动,使得深深爱着方鸿渐的苏文纨十分伤心、恼怒,她像幽灵一样缠着方鸿渐,希望能夺取方鸿渐。在毫无希望得到对方的爱时,她千方百计地阻挠他们相爱,并且散布方鸿渐的谣言,使方鸿鸿渐的爱情希望破灭。最终方鸿渐既没有跟苏文纨在一起,也没能跟唐晓芙在一起。
爱情的纠葛让方鸿渐内心破防,而此时赵辛媚刚好推荐他去大学教书,于是方鸿渐借此机会离开了上海。在赵辛媚的引荐下,他来到了三闾大学。殊不知,三闾大学就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大染缸,里面充斥着尔虞我诈,人际关系险恶。最终方鸿渐灰溜溜的离开了三闾大学。
之后方鸿渐与孙柔嘉订婚并回到了上海,在赵辛媚的推荐下,他来到华美新闻社工作。但是,时间不长,华美新闻让因刊登字词激烈的文章而得罪了当局,沈太太借机替敌伪牵线来收买报社。为此,王总编出于正义而辞总编职务,方鸿渐也因同情王总编而离开报社,他的事业终于告一段落。
事业不顺的他此时又遭遇婚姻危机,方鸿渐与孙柔嘉并不幸福,婚后两人矛盾日益激烈,最终方鸿渐失去生活的希望,陷入绝望的境地。
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方鸿渐从一个围城跳到另一个围城,一直在围城里面打转,他根本走不出来。每次想走出来的时候,兜兜转转又走了进去。钱钟书在《围城》中通过方鸿渐这种痛苦、失败的人生经历揭示出在那个专制、动荡、黑暗社会中,民众的生存困境和扭曲的人性,对当时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走不出专制的围城与改变不了的命运《围城》背景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那是一个专制黑暗的时代。在这一时期,山西阎锡山、西北三马、广西桂系等军阀,纷纷割据一方,军阀行事不依理法、不依规矩、不依道义,生杀决断全凭个人好恶。尤其是皖系军阀与奉系军阀曾在上海称霸一方,俨然将上海营造出一幅天堂乐园的景象。
那个时代,虽然大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但依旧是一个专制腐败的社会。无非是以前君主专制变成了军阀专制。无论是君主,还是军阀,他们都是同一套统治制度,专制统治。权力高度垄断于君主,或者军阀。
军阀们掌握所有权力,权力不受任何的限制、制约、约束和监督,权大于法,以权代法,军阀就是法,法就是军阀,民众的生杀、社会治理完全凭军阀的个人喜好。他们把自己割据的地方,完全营造出一个为所欲为的场所。
他们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将民众圈起来、围起来,实行残酷的专制统治。统治的高压,经济的剥削,文化的控制,精神的奴役,对民众进行敲骨吸髓的压榨,扩张自己的地盘。民众只能在军阀的压榨和军阀之间互相争夺中苟活着。
同时,在这种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残酷的生存条件中,人性阴暗面被无限放大,物欲横流、贪婪的欲望、自私的利己主义无不充斥上海的各个角落。每个人都在为了生存而与他人进行博弈和斗争。
在钱钟书看来,方鸿渐的人生如此,每个人的人生如此,社会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兜兜转转,就连当年的大革命都没有改变的我们的命运。只要我们国民性和专制生存土壤根本不变,我们就走不出这个围城,只能在这个围城中打转。
本文参考文献:
钱钟书.《围城》
沐金华.《挣扎于围城中的“多余人”——简析方鸿渐的形象》
太棒了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