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和汤:温阳散寒、除痰化结,治疗乳癖(乳腺肿瘤)效果显著

点点健见 2024-04-03 08:31:16

病例一:女,27岁。主诉左侧乳房隐痛半个月。侧乳房外上方可及2×2厘米块状物,医院诊断为乳腺小叶增生。中医诊断为乳癖,属气血亏损,寒痰凝结。以温补气血,化痰散结治疗。用阳和汤加入化痰药:大熟地30克、鹿角胶15克、炙麻黄3克、王不留行10克、化橘红9克、姜半夏9克、贝母12克、上肉桂6克、炮姜6克、白芥子10克、炒白术10克、生甘草10克。连服10剂,症状改善,肿块转软、缩小至1×1.5厘米。效不更方,连服上方一月后,肿块完全消失,随访未见复发[1]。

病例二:女,30岁。发现左乳房有一鸡蛋大硬块两个月。到市人民医院外科诊断为乳房纤维腺瘤。中医诊断为阳虚血少,冲任失调,寒痰瘀血凝结为乳癖。治宣温阳补血、调补冲任、化痰逐瘀、通络散结。拟阳和汤加味:熟地30克、鹿角胶10克(烊化)、炮山甲9克、淫羊藿9克、仙茅9克、炮姜炭6克、肉桂6克、麻黄3克、甘草3克。煎服5剂,硬块渐软。再上方去甘草,加海藻12克、牡蛎20克,加强化痰软坚之力。服至10剂,硬块缩小约半。守方共进20剂,硬块全消。后以上方3剂研为细末,每次9克,白开水冲服,日两次,以巩固疗效。随访五个月,未见复发[2]。

阳和汤为什么可以治疗乳癖呢?

我们先来看看阳和汤的组成:熟地黄30克、白芥子6克、鹿角胶9克、肉桂3克、麻黄2g、炮姜炭2g、甘草3g。其中大剂量熟地黄为君药,以温补营血、滋补血液;鹿角胶性温,为血肉有情之品,生精补髓,养血助阳,强壮筋骨为辅;姜炭、肉桂破阴和阳,温经通脉.麻黄、白芥子通阳散滞而消痰结,消除皮里膜外之痰,吸收炎性渗出物。合用能使气血和畅,有温阳散寒、补气补血、除痰散结之效。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乳癖是怎样产生的。乳癖属慢性虚寒性之妇科常见疾患,以局部积聚为肿块,出现肿痛为特点,兼见全身虚寒表现。乳癖,属于现代医学的乳腺增生、乳腺肿瘤之症,是一种常见的良性乳腺肿瘤,一般认为与内分泌紊乱、卵巢功能失调有关。在中医理论中,乳癖的病因病机主要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以及气血、痰湿、瘀血等因素密切相关。

中医对本病早有认识,如清代顾世澄《疡医大全》将乳癖概述为:"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重坠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清楚地描述了本病肿块大小形如丸卵,表面光滑,边界清楚,活动度大,肿块痛或不痛,可随情志喜怒而变化的表现,且认为乳癖"症不成脓,结毒",说明乳癖是一种阴寒结毒之症、治疗上禁用凉药。应以温阳散寒为主。

中医普遍认为肿瘤的形成与体内的寒湿痰瘀积聚有关,而这些病理产物的产生往往以阳虚阴盛为基础。具体来说,当人体长期阳气不足时,机体就会处于阴阳失衡、气血不和、脏腑失调的状态。这种情况下,外邪容易侵入人体,破坏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并耗损气血精津液等基础物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病理产物相互勾结,最终形成有形的肿物,即肿瘤。

而以往有人临床上辨治乳癖,多拟“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论治,多以“疏肝解郁”和“调理冲任”为主。但本病的临床所见,除“肝郁痰凝”和“冲任失调”外,还有“气血亏虚”、“阴寒痰结”痹阻于经脉之中而形成,多表现有:素体肥胖,胸闷脘痞,面色㿠白,畏寒喜暖,腰膝或少腹冷痛,便溏溲清,月经不调,或有痛经、经量不多、色暗褐,带下量多清稀,舌淡苔白腻,脉沉滞。

其形成多为阳虚痰盛,或经期受凉饮冷致机体阳气虚损,痰湿内生,痰邪循经窜结于乳络而致。对此,治疗应“温阳散寒、补气补血、化痰散结”为主。而阳和汤证正有“温阳散寒、补气补血、除痰散结”之功,所以使用本方治疗乳癖对症治疗能收到显著效果。

上述两病例中,例一为乳腺增生,例二为乳腺纤维瘤,均经过西医确诊,中医皆称之为乳癖。均表现有:乳房肿块、乳房胀痛以及其他各自不同伴随症状。治疗均从三方面入手,一为扶正温阳,二为化痰散结,三为活血化瘀,结合临床具体症情,以阳和汤加减治疗,所以能收到满意效果。

阳和汤现代用途广泛,常用于治疗淋巴结结核、骨结核、腹膜结核、慢性骨髓炎、骨膜炎、慢性淋巴结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肌肉深部脓疡、中耳炎、乳腺肿瘤、甲状腺腺瘤等属于阳虚阴寒痰凝者。只要是阴、里、虚、寒证,在中医师准确辨证的指导下,该方能治疗多种疾患。若为阳证、实证、热证,则绝非本方所宜,切莫使用。

参考资料:

[1]刘尚清等:阳和汤治案三则。《江苏中医》,1990;(3):17

[2]李有忠:李从运用阳和汤的经验。《山东中医杂志》,1986;(4):37



0 阅读:6

点点健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