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叶帅提议让邓公复出,却遭高级干部反对,这是怎么回事?

围讯资讯 2023-04-06 12:49:32

前言

邓小平的一生是波澜壮阔的一生,也是跌宕起伏的一生,曾经历“三起三落”。

1977年叶剑英元帅提出恢复他的职务和工作,没想到却遭到了高级干部的反对。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那名干部是谁,和邓小平关系如何?又为什么会反对呢?

一 、三起三落,故事波折

事情要从1976年说起,邓小平第三次陷入低谷,毛主席去世后国内更有波折。

好在在华国锋、叶剑英以及汪东兴等人的共同努力下,最终平稳完成过渡。

此后,叶剑英一直在为邓小平的复出而努力,为了照顾他,甚至把他接到了自己的居所。

当时邓小平虽然没直接复出,但是可以看文件,局面也算有所改善。

1977年3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是否复出成为了核心议题之一,当时陈云、王震以及叶剑英等人都认为,应当恢复邓小平的工作。

陈云更是在会议上公开表示:

“让邓小平再参加党中央的领导工作,是完全正确与必要的,我完全拥护!”

王震更是直接借用毛主席的话,说邓小平“政治思想强,人才难得”。

只不过,当时党内和群众中针对这个问题还有不少讨论。

因此华国锋等人讨论后表示,应当逐步解决问题,在合适的时机让邓小平重新回来工作。

同年7月召开的中共十届三中全会上,邓小平的一应职务都被恢复了,他正式回到政坛发光发热,对此邓小平也说了:

“能在为数不多的时间里为党和国家做一点事,我很高兴。”

乍一看,邓小平的第三次起复十分顺利,只是很多人都不知晓过程中另有波折。

比如说就在陈云、叶剑英等人提出恢复邓小平职务的时候,之前在维稳中作出较大贡献的汪东兴,却提出了反对意见。

汪东兴的最高职务是中共中央副主席,话语权是比较重的,再加上他过去曾长期负责毛主席的警卫工作,品行极佳,深受大家认可。

更关键的是,他和邓小平的私交其实也不错。

1969年去江西前,邓小平放心不下继母,向汪东兴提出带着她一起去,汪东兴就帮了忙。

后来邓小平处于低谷期间,又给汪东兴写了两封信,想让他帮忙照顾一下孩子,汪东兴也是从不推辞。

以至于1973年邓小平回来后,第一时间就找他表示感谢:

“这几年来多亏了你的关照。”

性格耿直的汪东兴也不居功,直接回答:

“小事不足挂齿,而且很多事也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思。”

既然两人私交颇好,邓小平的能力又是有目共睹,那么为什么在叶剑英等人提出恢复邓小平职务的时候,汪东兴会选择反对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汪东兴与毛主席有着深厚的情谊与信任,他觉得当时局面应当按照毛主席去世前的意见来办,而邓小平则认为应当根据实际情况来。

事实证明,汪东兴当时考虑有失偏颇。

不过总体来说,他的评价还是相当正面的,在他去世后,新华社称他为“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忠诚的战士”又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二 、忠诚战士的传奇一生

1916年,汪东兴出生于江西弋阳。

虽然家境贫穷但是他敏而好学,从少年时代起就接触了不少进步思想,13岁就勇敢加入到了方志敏领导的农民暴动中。

由于年纪太小,当时他干的都是“儿童团团长”、“少先队队长”这类职务。

不过这也为他积累了丰富的革命经验,使得他16岁就成为了光荣的共产党员。

别看他当时年纪不大,毅力却很强。

国民党数次“围剿”没有熄灭他的斗志,两万五千里长征反倒磨砺了他的精神,1935年末正式被调到了政治部工作。

此后,汪东兴主要从事政工工作,历任陕北延长医院政治委员、延长卫戍司令部组织科科长等职务。

为了磨砺自己,他还加入过社会部保卫训练班。

也正是这一番经历,让他后来得以和毛主席结缘。

从1947年开始汪东兴正式肩负起了毛主席等人的安保工作,和周总理、刘少奇、朱德等人也都很熟悉。

也正因如此,汪东兴见证并传下来了很多“名场面”,比如说“进京赶考”以及“毛主席会见斯大林”等等。

前者发生在1949年3月,毛主席等人从西柏坡赶赴北平,去之前毛主席笑道:

“今天是去进京赶考,希望考个好成绩,决不当李自成。”

要知道我国在1905年就废除了科举制度,毛主席把“进京赶考”这个词重提出来,既赋予它新的历史意义,又表明了自身的态度以及我党的准绳,可谓极具内涵。

后者发生在1949年末,当时汪东兴跟着毛主席一同去苏联,在和斯大林交锋的过程中,毛主席半步不让,充分彰显了大国领袖风采。

这种种画面能够记录下来,多亏了汪东兴的回忆与诉说,也算是丰富的历史。

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汪东兴才结束了自己的警卫工作,离开了毛主席的身边。

当时他先是前往江西担任副省长,后来又被调回来当了公安部副部长。

由于他有着丰富的保护中央领导人经验,所以后来他的工作其实还和警卫相关,比如说解放军总参谋部警卫局局长,以及大名鼎鼎的8341部队的政治委员等。

到了1965年,又被调到了中共中央办公厅,负责协助毛主席和周总理等人工作。

这也是为什么前面邓小平感谢他的照顾时,他说“这也是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意思”。

因为当时他的工作和毛主席周总理等人交流很多,自然也讨论过邓小平。

纵观汪东兴的大半生,从1947年开始,就长期陪伴在毛主席身边,这就不难理解他对毛主席的那份信任与崇敬了。

当然,陪伴是相互的,毛主席对汪东兴同样也有着十分深厚的情感。

三 、主席信赖与汪东兴的引退

毛主席有多重视汪东兴呢?这里不妨借用毛主席自己的话来看:

“东兴是一定要同我走的,我习惯他了,旁人我不放心……”

1949年毛主席出访苏联之前,把所有保卫工作都交给了汪东兴,从路线到安保再到警卫分配,全都是汪东兴负责。

哪怕汪东兴已经不再直接作为毛主席的警卫了,毛主席外出也要带着他。

好在汪东兴也没有辜负毛主席的这份信任,在他负责安保期间,整个中南海没有出过一次重大安全事故,他领导党政军机关警卫工作时也没什么漏洞。

就连邓小平陷入低谷,毛主席派他组织警卫保护邓小平,他都办的很好。

邓小平后来能够顺利被起复,固然得益于他自身的坚韧,以及叶剑英等人支持,可是跟毛主席的安排和汪东兴的保护,其实也有一定的关系。

毛主席与汪东兴的这份深厚情谊,一直持续到了1976年毛主席去世,而毛主席去世后,汪东兴对毛主席的思念与缅怀也是与日俱增。

去到汪东兴的家中,人们能够清楚地看到那幅挂在西墙靠窗处的《送别》。

那是1961年,毛主席亲自给汪东兴写的,一同送给他的还有一副《沁园春·雪》。

在毛主席去世后,汪东兴时常坐在客厅里,端详毛主席留下的字。

到了毛主席的周年忌日,他更是时常去祭奠,同时还会发一些文章以表感怀。

之前在工作的时候,他还比较忙碌,1980年正式辞去中共中央副主席以及政治局常委等职务后,他赋闲在家,时间也就多了起来。

虽然离开了政坛,不再过问相关事务,但是他并没有停止发光发热,家乡干部或者父老乡亲来探望的时候,他还是比较热情的。

比如负责在江西弋阳编史修志的同志,曾经来找过他,每次他都带着老花镜,一字一句地帮忙写材料,或者审阅文稿。

有时候,他也会提出一些关键性的意见,比如说1994年,他的家乡要出版党史人物的时候,他就跟负责人说:

“书稿没有太大问题,不过少了两个人,方志敏和余汉朝。”

后者倒是好说,可是前者已经编在当地的《弋阳英烈》里了,再写一次是否会有些赘余呢?

听到这个问题,汪东兴当即摇了摇头:

“重复是不怕的,他是全国知名的烈士,应当经常宣传!”

说完之后,汪东兴还就这类刊物的功能与负责人展开了探讨,他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存史”和“教化”,因此尽可能去宣传是有必要的。

负责这部分的同志听完后连连点头,这件事也就这么被敲定了下来。

后来刊物发行后补充的这部分果然饱受好评,由此也能看出这位老革命家是很有见解的。

四 、梦想不休,余晖不止

很多人都以为,汪东兴的跌宕故事在1980年就划上了休止符,后面虽然也在发光发热,但是难免没有之前“精彩”。

可实际上并非如此,汪东兴和邓小平的故事还没有结束。

1982年邓小平倡议成立了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他和汪东兴同样都是这个委员会的一分子。

这个委员会只用10年时间就结束自身使命,并撤销掉了,所以很多人不知道。

不过这个委员会里的“名人”可不少,除了邓小平和汪东兴外,还有刘华清以及张爱萍等人,这些人的经历有所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精彩。

比如说刘华清,1992年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撤销的时候,他已经76岁了,但是并没有隐退,反而是又当选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以及政治局常委。

这位“中国航母之父”最出名的,还是领导海军,即使最近几年,我们也时常能在相关报道上看到他的名字。

比如说张爱萍,与刘华清不同的是他1987年就退休了,此后也不再在政坛活跃,不过他倒是很喜欢与老友畅谈诗词歌赋,颇有文采。

当然这并不是说他彻底放松下来,遇到自己能做的事他还是会尽心尽力的。

比如说1989年从报纸上看到河南南街村重走集体化道路,他就给人民日报写了信。

后来他还不辞辛苦,亲自跑到那个村子去考察了一番。

与这些老朋友相似,汪东兴在赋闲之余,也在关心国家事务。

据说他每天光是看官方报纸就要看四个小时,稍有闲暇还会看看毛选,这种学习精神令人敬佩。

不过,随着年纪渐长,汪东兴的一些习惯难免会有些改变。

比如说,一开始他还会受邀去地方考察,后来得知他每次过去,地方都会花大笔钱招待,他就再也不去了;

还有他一开始很喜欢逛公园,后来他发现自己去公园不要买票,但是他的警卫进去要买票,这使他有些忿忿不平,再也不去了。

一来是他觉得这样不平等,二来是他觉得公园是国家的,谁去都不敢收费。

这样的观念虽然有些“不合时宜”,但是难免让人觉得钦佩和可爱。

怀揣着这样的精神和态度,汪东兴一直活到百岁,直到2015年因病去世,很多中央领导人都出席了他的葬礼,为他送了最后一程。

汪东兴的离世,仿佛再一次向我们诉说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已经慢慢的落幕。

不过,这些革命先辈们虽然逝世了,但是他们的精神却不会离开。

正如2000年,过去的中顾委的老同志们在一块吃饭的时候,任仲夷给出了一个问题:

“年轻的时候,为什么我们会选择追随中国共产党呢?”

在一片沉默中,只听有人答道:“为了建设一个民主、自由、富强的国家。”

这是老一辈人一生践行的理念,也是他们耀眼光辉的来源。

就像一个辉煌的时代,不是由哪一个人铸就,而是由无数风流人物共同打造;

一个强盛的国家也不是哪一个人可以建成的,需要我们齐心协力。

由衷的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个故事中有所收获,学习邓小平和汪东兴等老一辈领导人身上共有的那种为国家奉献一切的精神,大家一同砥砺前行。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联系删除。

15 阅读:4372
评论列表
  • 2023-07-29 17:15

    汪老是真正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 lh 2
    2023-04-29 04:30

    叶帅千古 邓公千古

围讯资讯

简介:传递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