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创新,本就没有方法论

冷眼看电视 2022-09-30 11:08:43

「冷不丁」第六篇,我们来聊聊方法论这件事。

这个话题的缘起,来自这两天网上一篇关于字节游戏业务的深度报道。简单说就是,字节投入了几百亿,却没能做出预期的爆款游戏,业务架构也将面临重大的调整。

这其实是一个关于内容行业和互联网行业本质差异的问题,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总是把二者混为一谈。冷眼认为,不管是游戏,还是影视、综艺和动漫,这些都属于内容行业,只不过这些内容基本上都在互联网平台播出而已。

如果完全按照互联网行业的逻辑去运营并影响制作,你会发现内容这件事极其不讲道理。当我们用理性思维去思考和调整感性的内容时,你永远不会接收到你预期的那种反馈。内容不会像调试程序那样,可以通过明确的指令获得确定的结果。所以在互联网平台做内容创新,变得越来越难。

另外,互联网平台都非常擅长各类数据分析,但要知道,用存量数据是很难预测和判断一个内容是不是能够爆的。至于算法,那也只是在提高分发效率,都很难对内容创新产生实际帮助。所以对于内容行业来说,也就很难产生真正内容创新层面的方法论。或者说,内容创新本就没有方法论。

那做内容创新最关键的到底是什么?冷眼认为有两点:一是热爱,即创作者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对内容行业的热爱,二是天赋,即创作者自身的创造力。也许这才是有可能的“创新方法论”,但不可复制。

热爱是所有内容创新的前提

听起来有点虚,但做内容的人,热爱太重要了。如果做不到真的爱这个行业,仅仅只是完成一份工作的话,那做出来的内容也不会打动人。

好内容是奢侈品,能做到真正的热爱,其实也是很奢侈的。而热爱的表现,并不是你在这个项目熬了多少个夜,吃了多少的苦,这些其实都远远不够。真正的热爱,是你在经历了无数痛苦的体验之后,依然能够有从零开始的勇气与决心。

每一次创作其实都是全新的旅程,因为不可能出现完全一样的创作环境,内容行业没有一劳永逸的事情。冷眼观察最多的当然是综艺,对于这个领域来说,每一档节目的创作都是完全不一样的,即便是综N代的项目,下一季也会跟上一季有着非常大的区别。可以这么说,制作每一季节目都是一次从零开始的创作旅程。

当然肯定有人会说,综艺领域是有模式版权的,国外的优秀节目模式国内确实也引进了不少。但是对于模式节目的第一季来说,虽然有成熟模式作为基础,但是本土化的过程也是非常复杂且困难的一件事。而从第二季开始(当然如果还能继续的话),就又进入了那个每一季都从零开始的创作之旅了。

可能又有人会说,为什么每一季都要变化调整呢?没办法,国内的综艺环境就是这样,平台要增量,客户要新故事和销量,即便是一个成熟模式,创作者也必须去升级。要知道,之所以是一个成熟模式,就是因为各个环节都是经过论证的,甚至是多个国家的版本验证之后的结果,所谓的升级,其实是在破坏这个模式。

这其实还只是综艺,相信影视、动漫和游戏领域也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类似的问题。所以,如果你不是真正的热爱,就真的很难坚持,而没有坚持与热爱,好内容也不可能出现。

好内容就是天才的作品

内容行业,就是一个靠天赋的行业,能不能吃这碗饭,真的就是靠天赋决定的。

前面说了,好内容是奢侈品,是稀缺品,好内容真的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够创作出来的。创作规律,某种意义上来讲,其实就是创作者非周期性下天赋爆发的创意能力。

但是我们现在在思考一个内容方向的时候,总是出奇的理性,企图用数据、算法和各类指标去指导内容的创作。其实这是因为平台的不安全感,渴望确定性所致。

但是创作这件事真的不是这样的,如果是线性逻辑,那一切就都好办了,用已知就一定能推导出未知,好内容便拥有了确定的生产公式。如果内容的生产可以批量化,那批量的就是平庸。

冷眼反复提到,创作是感性的、是天才的创意迸发。如果有一天,我们真的创作出了一个好内容,即使我们把这个内容的每一帧画面都分析得无比透彻,这些分析的结论对我们后面持续创新的实际帮助也非常有限。因为下一次绝大部分的元素全变了,上一次的经验价值几乎用不上,你不得不再次依赖创作者新一次的爆发。

所以有时候我们会看到一个导演制作出了一个非常好的内容,但是第二年,作品失败了,这个时候该导演就会遭受各方的不信任。但真正良性的创作规律,就是有周期性的,重复自己的结局就是平庸,就是会路径依赖,直到创作者的天赋被彻底抹杀。

可见内容创新是如此之难,而这也恰恰是内容行业的魅力所在。那些有天赋的创作者们所制作出来的内容,那就是天才的作品。

请尊重每一个创作出来的好内容,也请保护好每一位有热情的创作者的那一点天赋,因为那才是最珍贵的。

0 阅读:4

冷眼看电视

简介:提供独家节目解析,深扒节目制作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