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制度不改革别提“减负”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3-26 04:28:43

教育最大的败笔就是把原本广阔的教育空间做得无比狭隘,把有着各种天赋、活泼的孩子紧紧的圈养在教室里,只是埋头背书、做卷子。而这一切的原因,只在于表面上公平的高考制度。

比较幸运的是,体育和艺术学科没有落入俗套,有着专门的教育和考试选拔渠道。否则,难以想象,体育、艺术专业也通过统一的高考来选拔,结果会抹杀多少特长人才。

然而,正是因为狭隘的高考制度存在,却让一系列素质教育改革显得有些滑稽、荒诞。

比如“标准化建设”,曾经,各地下大气力,投入巨大的资金对校园进行了“标准化建设”。校园里有了投资几百万的图书馆、实验室,毋庸置疑,这一构想是非常好的,目的是把教育的空间像教材外的空间拓宽。

但是,实际效果怎么样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今的图书馆、实验室等等,确实成为校园里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不过,这道风景线除了好看之外,作用真没有那么大,甚至于,学校里需要分流出专门的教师来管理、编造各种使用记录。除了增加一线教师的工作量之外,真的没有其他卵用!

记得“标准化建设”之初,正是“禁考令”大张旗鼓进行之时,当时给领导提议:淡化考试力度,每天拿出时间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和实验探究习惯,打造阅读和科学探究新校园。然而,现在看来,这个做法还是低估了应试教育在教育界和社会上的影响,也高估了上级对于应试教育改革的决心,很多政策其实只是“掩耳盗铃”罢了。社会层面,家长们更在乎的还是考试成绩,而不是实践能力,还是期望孩子通过高考进入大学从而谋取一个良好的未来。

而对于地方教育部门来说,高考始终是评价他们办学能力的唯一标准。虽然,“禁考令”之下,不能大张旗鼓搞统考,却变换一个名词搞“成绩调研”,调研成绩差的学校领导要去做“汇报”。所以,“标准化建设”、“禁考令”一套组合拳下来,专项教育资金只是做了一个“面子工程”,应试教育依旧我行我素,反而额外增加了一线教育者工作量而已。

不知不觉,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应试教育的老路子涛声依旧,基层教育者却比之前付出了更多的劳作。既要承受应试教育无底线成绩比拼之苦,同时,还要去承受更多的“标准化建设”“余毒”之累。

一线教育工作者对一切原本都已经习惯、平静。然而,一二年级禁止考试、禁止书面作业的重拳再度袭来。可是,有了十年前的教训,虽然不让考,但是怎么给一二年级老师排名?又怎么确保一二年级老师不懈怠,而对整体高考大局工作造成致命性的后果?所以,这一记重拳下来,雷声大、雨点小,还是要打在棉花下。刚入学的孩子,性子里“野”得很,还是需要习惯养成的。

归根结底,教育一切重负的来源,在于单一的高中统考招生制度。在这个大背景下,学生们无法确保能够全身心地在能够胜任的一个领域里取得深入的发展,更多学生还要承受痛苦的“补习班”煎熬,不去深入发展擅长学科,却要分出大量精力去弥补不足学科。

而老师们,面对各种天花乱坠的“改革政策”却在一次一次瑟瑟发抖!只是希望,如果没有足够的决心去改革招生制度,还是继续让老师们安安静静地在“应试教育”世界里继续埋头苦干吧!否则,继续整得不伦不类,所谓“减负”只会让负担越来越重!

0 阅读:0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