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时代里,各种账户的密码早就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信息。银行账户要密码,社交账户要密码,游戏账户要密码,就连解锁手机,都要输入个锁屏密码。而且密码设定还有限制:都是数字不行,都是字母不行,字符相同不行,字符太多不行,太少也不行……
20多年前,中国商业互联网刚刚兴起时,关于密码还没那么多规矩,除了告诉你密码不能是空白以外,基本都可以。那时人们对网络信息安全没什么概念,用本人姓名的,用生日的,用简单数字的,怎么好记怎么来。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还愿意用喜欢的人的信息做密码。
比如我在最初的时光里,就曾把很多密码设置为“flyingdance”(轻舞飞扬,网络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里的女主角)。因为在我心中,我喜欢这个女孩的角色。她美丽,青春,智慧而悲情,最让人心痛的是那么完美却最终逝去。要说王菲在《因为爱情》里唱“给你一张过去的CD”,那我唱的大概就是“给你一个过去的密码”了。
把喜欢的人的名字设置成密码,不少人都干过。以我的经验来看,从小到大喜欢的人不用多,大概只要三四个,就足以让人在各个账户间手忙脚乱,一旦提示“账号或密码错误”就开始想,究竟是谁呢?是中学的初恋对象,还是高中的暗恋女神?是大学时的前女友,还是工作后的现女友?是名字缩写还是名字全称?写了她的生日没有?天呢,究竟后边要加520还是5201314?
根据排列组合原则,当试了几十次终于弄对了一个,接下来面临的就是更可怕的事,现女友发现后就问:她是谁?为什么?你真爱我吗?每个问题都堪比哲学的终极问题,让人宁愿再回去试几百遍密码。为了避免麻烦,千万别死抱着以前暗恋的女孩子不放,赶快换成现女友的名字——更不要把安全问题设为“你喜欢的人的名字”。
然而生活与小说一样,通常都不完满,尤其在感情上,往往都有些悲情。把暗恋对象的名字作为密码的,常常止步于暗恋阶段,否则密码就会变成“老婆520”;把前女友作为密码的,密码与秘密一样会横亘于过去和现在之间。而我们,努力想把这种不完满遗忘。
我们已经删掉了电脑上所有她的照片;毅然在通讯录、QQ、微信上把她拉入了黑名单;不想听周围的亲人、朋友聊起有关于她的一切;甚至不愿意想起在博客、微博、空间、私信里她的留言;不愿再记得她的生日、爱好、口味;扔掉了她送的所有礼物;不想看到关于她学习、工作的动态与地点……
此时,就只剩下一个密码了,看不见,摸不着。这未必代表着对她还有一丝挂念,也许更多的是闭着眼睛就可以输入的习惯。它静静地呆在那里,证明我们和她曾经有过某种交集,最后又悄然远去,正如两条相交的直线只相交过那么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