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着五千年的璀璨文明,每个地方每一座城市都有着自己独有的历史。一条条古街、老街往往是这座城市最好的历史见证,也记录着这座城市过往的点点滴滴,在这你能找到这座城市曾经的缩影,所以我每到一个地方,最想去拍摄的地方就是老街。此行来到台州椒江区,当地人推荐我去海门老街。老街虽然不长,但这里保留了台州不同时期的建筑与文化,是一个多世纪来椒江这座东海边小城风风雨雨的浓缩。
寒残一叶拍摄于台州椒江。椒江,古时称“海门”,西汉初年建县,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椒江区,隶属于浙江省台州市,位于浙江东部沿海,台州湾的入口。走进老街,眼前是一条长约200多米,宽约5米的古色古香的街道,地上用的是大块的青石板铺路,街道两边是不同朝代、不同风格的古建筑,这些建筑的一楼均为商铺,卖的是古玩一类的东西,整体感觉与国内众多的古街差不多。
随着对老街的深入了解,也慢慢翻开老街那厚重的历史。明朝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大将汤和拆了台州黄岩县(就是那个蜜桔很有名的地方,现在是黄岩区)城墙,用拆下的石料筑造了海门卫城,共设有五个城门,其中的临江门,就是现在的“海城门”。由于清政府的闭关锁国,直到了清朝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海门港才正式通商运营,海门老街直通码头,发展成一条码头商街,从此开始店铺林立,日趋繁华。据说当时很多在上海做生意的人,乘船来到了这里做生意,带来了老上海的建筑风格,在老街上的北面建起了许多的欧式建筑,而老街南大多为明清时期的中国传统建筑,这也成了海门老街的一大特色景观。
海门是整个台州的咽喉,海门老街是整个海门的道口,老街北端立着一块高大的牌楼,上书写有“海门关”三个大字,可见其当时的地理位置的重要性。牌楼最早建于清咸丰年间,后被毁,民国时重建又被毁,如今我们看到的这块牌楼是原址重建。在“海门关”牌楼的边上,有一座庙名为“杨府庙”。它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庙宇有些不同,整个庙的建筑与边上的商铺相连,不仔细看会以为是某个大户人家的宅子。该庙供奉的是北宋名将杨延昭,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杨家将中的杨六郞。据说供奉杨六郞是因为其忠勇爱国,有镇海平湖的说法。杨庙最早建于明朝,当时是海门第一至尊寺庙,后因火灾被毁,现在这座是原址重建。
海门老街不长,不过这里的建筑风格绝对的丰富,看过上面的纯中式的房子,再来看看位于老街17号的这栋欧式的建筑。门口悬挂有两块牌匾,上面为聚钟堂,底下为泰山银楼,名字都是非常的霸气。据介绍,这栋洋楼建于民国年间,当初以经营金银首饰,高档洋货为主,是台州当地达官贵人出入的地方。
还有这两栋,海门老街的建筑风格可谓是奇出怪样,可称得上是万国建筑博览街。特别是下图的这一栋,都看不懂它到底属于什么风格的建筑,现在为椒江书画院。冬日的老街,游人不多,显得有些冷清。然而,当初的海门老街有470多米,是整个海门地区的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可以想象当时整条街上,商铺鳞次栉比,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的场面是何等的繁华与壮观。为此当时的人们还给这里取名“小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