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叙利亚政坛的剧变,阿萨德政权的骤然崩溃标志着该国局势迈入了一个全新的篇章,俄罗斯与伊朗在此前的诸多努力似乎已化为泡影,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版图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动。
自11月下旬起,“沙姆解放组织”(HTS)及其他盘踞叙利亚西北部的反对派力量,发起了迅猛的攻势,他们迅速攻占了包括阿勒颇、哈马、霍姆斯在内的多个战略要地,并在短短两周内势如破竹地挺进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正式宣告了阿萨德政府的终结。
这一连串的胜利,不仅展现了反对派武装的强大战斗力,也凸显了阿萨德政权内部的脆弱与不堪一击。
与此同时,原本效忠于阿萨德的叙利亚政府军也无奈地承认了政权的更迭,原叙利亚总理贾拉利,作为文官系统的代表,宣布将与新成立的“领导层”展开合作,着手进行权力的平稳过渡。
在这一过程中,反对派方面同意由贾拉利领导的前政府团队暂时接管国内事务,以确保国家的正常运转。
这一系列的变故,标志着阿萨德家族对叙利亚长达半个多世纪的统治正式画上了句号。
据公开飞行数据显示,一架隶属于阿萨德政府的伊尔-76运输机在从大马士革机场起飞后,飞行轨迹突然发生改变,随后便失去了踪迹,推测其可能已关闭了飞行应答器,以躲避追踪。
尽管有猜测认为阿萨德可能试图逃往叙沿海地区,寻求阿拉维派及伊朗等盟友的支持以图东山再起,但鉴于政府军与文官系统已全面接受现实,这一可能性显得微乎其微。
最新消息透露,阿萨德及其家人已安全抵达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寻求俄罗斯的庇护,这无疑为阿萨德政权的落幕增添了几分悲凉色彩。
回顾叙利亚内战的历史长河,阿萨德政权迅速崩溃的背后,隐藏着两大关键因素。
首要因素在于阿萨德政府对国内局势的误判。
2019年,在俄罗斯、土耳其等多方斡旋下,叙利亚冲突看似降级,阿萨德政府错误地认为被赶至西北一隅的反对派武装已无力回天。
为了减轻财政负担,政府大幅削减了军事投入,甚至废除了义务兵役制,这一自毁长城的举动,直接导致在政府军面对反对派武装的突然反击时,无力组织起有效的抵抗,哈马、霍姆斯、大马士革等重要城市相继失守。
另一大因素则是国际地缘政治环境的剧变,导致阿萨德政府失去了关键的外部支持。
俄罗斯因深陷俄乌冲突泥潭,对叙利亚的投入大幅减少;伊朗则因与美国及以色列的紧张关系,难以分身支援阿萨德政府;而黎巴嫩真主党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损失惨重,直至哈马陷落,才匆忙派出少量兵力支援,但为时已晚。
这两大因素的叠加,加之反对派武装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蓄谋已久,共同促成了阿萨德政府的迅速崩溃,这一结果无疑出乎了外界的预料。
阿萨德政府的倒台,不仅预示着叙利亚内部局势将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也标志着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深刻调整。
叙利亚国内反对派武装力量众多,背景复杂,诉求各异,且背后支持者也不尽相同。
从脱离基地组织后走向温和的HTS,到土耳其支持的“叙利亚国民军”,再到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库尔德人武装,以及极端组织“伊斯兰国”的残余势力,这些力量在阿萨德政府这个共同敌人消失后,极有可能为了各自利益展开新的争斗,使得叙利亚新政府的建立充满挑战,甚至可能引发新一轮的全面内战。
此外,阿萨德政府的倒台还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作为俄罗斯在东地中海地区的重要盟友,阿萨德政府的垮台意味着俄罗斯在地中海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将受到严重削弱。
俄罗斯曾出兵支援阿萨德政府,旨在维持其在中东和东地中海的战略利益,如今这一战略支点已不复存在。
同时,阿萨德政府还是“抵抗之弧”中的关键环节,伊朗通过叙利亚向黎巴嫩真主党等提供武器支援的通道将被大幅阻断。
这一变化不仅将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和行动能力,也将使以色列面临的压力大幅减轻,以方在未来的地区问题上可能会采取更加强硬的立场。
总体而言,阿萨德政府的倒台符合美国、以色列、土耳其等国的战略利益,却也让俄罗斯与伊朗在过去十余年间的努力付诸东流。
可以预见的是,叙利亚内部各势力的争权夺利以及俄、伊、美、土等大国的新一轮地缘博弈,将长期影响叙利亚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本文部分内容来源于,海外网、观察者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