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嗽,太司空见惯了,有多少人一感冒就咳嗽,又有多少人感冒虽然好了,但咳嗽却没好,一拖再拖,拖成了久咳。许多患者因为外感引发的持续咳嗽而苦恼,尤其是那些感染了支原体的患者,他们的病情往往难以痊愈。
事实上,如今大多数外感都是由伤寒引起的风寒束肺,从而导致咳嗽。对于这类支气管炎或支肺炎,医生通常会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如青霉素、头孢和阿奇霉素等。然而,这些药物的使用可能会导致寒邪滞留,风寒郁闭于肺,从而使得咳嗽长时间难以治愈。
林鹤和出身于中医世家,著有《鹤圃医论选》、《内科袖珍手册》等书,对顽咳有深刻研究。
林老认为,风热咳嗽易治,风寒为患则久咳不愈者多。肺为娇脏,喜清肃,外合皮毛。风寒袭表,肺气被束,宣降失司,而出现咳嗽,痰清白,伴发热恶寒。因此,治宜及时辛温宣散,外邪得解,咳则自愈。
如果患者视咳为小病而失治,或医者不辨寒热,误用辛凉甘苦寒之品,或过早使用敛肺镇咳之药,或过多过长时间使用抗生素,则寒邪留恋,风寒郁闭于肺,症见咳嗽日久不愈,表现有痰稀白或痰少粘稠,咽干咽痒,声嘶,口渴喜热饮,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紧。
如果有咽痒声嘶,乃风寒内郁的表现。若寒郁日久而化火,寒火内闭,则成为寒热错杂之寒火咳嗽。表现有咽干咽痛,咳痰黄稠,舌红,苔黄白少津。
如果此时医者不详审病因,将寒咳或寒热错杂之寒火咳误诊为热咳,而从热证论治,投寒凉之品,则冰伏其邪,使咳嗽迁延不愈,肺气日损,肺失肃降,肾不纳气,终成为反复发作之慢性支气管炎。
所以,林老认为顽咳仍应辛温宣散为主。风寒郁闭于肺,是外感咳嗽日久不愈之因,治疗仍应辛温疏散,宣肺止咳,外邪得散,肺气得宣,则咳可愈。
林老为此总结出一条对外感久咳不愈的经验方,收录在《当代名医临证精华》中:
细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夏9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桔梗9克,沙参9克,陈皮6克,瓜壳10克,甘草3克
方中细辛温肺散寒,五味子敛肺止咳,二药配伍,辛散之中配以酸敛,既有相辅相成之功,又有互生互制之妙;法夏、陈皮、杏仁化痰止咳;薄荷疏风散邪,配射干、桔梗利咽以通气道。
久咳患者往往因咽痒而作咳,疏风利咽可以减轻刺激,则咳亦止;咳嗽既久,则肺气耗散不收。枳壳、瓜壳宽胸利气,与桔梗相伍,则一升一降,宣畅气机。
五味子之酸味以补肺体,收散其耗散之气;沙参润肺益气。鼻塞流涕者,加辛夷,辛温散寒以通肺窍;伴发热恶寒,则加麻黄,宣肺散寒。本人运用此方治疗外邪引起的久咳不愈之寒咳,屡获奇效。
案例,患者,女,50岁,外感咳嗽历时2月余。开始,经西医先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急性气管炎、右下肺感染,用过青霉素、哌拉西林钠舒巴坦钠、头孢克肟等抗菌药,咳嗽减轻,但就是没法痊愈。
症见:咽干喉痒,咳嗽气促阵作,日夜不休,咳剧时有时小便失禁,痰白稀薄而粘,口干喜热饮,头昏,四肢乏力,纳呆。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弦。本例为外感风寒长期大量使用抗生菌,使寒邪留恋,风寒郁闭于肺所致。治疗以辛温疏散,宣肺止咳。参考用林老外感久咳经验方:
细辛3克,五味子5克,薄荷9克,射干9克,法夏9克,杏仁9克,枳壳9克,桔梗9克,沙参9克,陈皮6克,瓜壳10克,甘草3克,辛荑花9克
同时叮嘱忌食油腻生冷食物,并按时作息。经过服药5剂,咳嗽止,后以六君子汤和参苓白术散等,以培土生金补脾益气的方法来补益肺气,以巩固疗效。
林老还提到对于寒邪化火之寒火咳嗽,亦不宜率用甘寒之品,仍以辛温宣散为主,佐以苦寒,寒邪祛,其肺热亦散。可在上方基础上加黄芩、桑白皮以清热泻肺,苦辛并用。
医学科普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之建议、推荐或指引,如有不适请线下就诊,由有经验的中医师辨证用药。
不用麻黄治不好咳
中医就是一个装修了千年的土坯房,看起来很漂亮,免不了土坯的本质。中医要发展就得推倒重来,用现代科技验证,走科学道路,这样就是现代医学了,医学只有一种道路,中医不可能是例外,,也等于中医消亡是必然的。
只有张机伤寒杂病论里的方子才能叫经方,解释为经世之方。久咳,感冒后遗症的咳,多数是小建中汤症,阴虚症。
[点赞]
內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咽干还用法夏,这医术我不敢苟同!
有麻黄桂枝的大小青龙不好吗?射干麻黄汤不好吗
终极克星就是时间,大部分几个月就好了,以后还可能复发,,有点几个月几年就挂了,也就听不到咳嗽了
[赞]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