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价值在于培养人

踏浪乘风课程 2024-03-27 02:05:40

不知不觉,又到高考时节,几家欢喜几家忧。高考,伴随着新中国风风雨雨走过了四十多年,曾经高考为国家发掘了大量的人才,它的积极意义毋庸置疑。然而,当代单纯为了考试而教育的基层应试教育现状,也凸显了当代高考体制巨大的缺陷。教育的宗旨是培养人的,是培养人格和能力健全的人,而不单单是考试的人。高中教育为主导,中小学教育受牵连,应试科目压力大,学生课业负担重,成为历史留给当代教育人的一个比较难以破解的谜题。

毋庸置疑,人是存在千差万别的,即使古今中外出类拔萃的历史名人,也都存在着其擅长的一面与其不足的一面,所以,承认人的差异性,是教育应该直面的最现实的问题。当代高考,一个标准的所谓“精英教育“是一个最大的误区。

历史上著名的英国首相、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得主温斯顿·丘吉尔曾对应试教育做出如此的戏谑:刚满12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主考官们最心爱的科目,几乎毫无例外地都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喜爱历史、诗歌和写作,而主考官们却偏爱拉丁文和数学,而且他们的意愿总是占上风。不仅如此,我乐意别人问我所知道的东西,可他们却总是问我不知道的。我本来愿意显露一下自己的学识,而他们则千方百计地揭露我的无知。这样一来,只能出现一种结果:场场考试,场场失败。

很明显,按照当代学堂里古板的教书匠观点,丘吉尔这样的“偏科生”在我们的教育标准里,绝对是一名让老师们头疼的“后进生“——落后的科目太多。然而,这样的后进在国际化的大舞台上取得的建树与成就,又岂是那些天天坐在板凳上抠难题、考高分的考试精英所能比拟的。

所以,教育的价值不是用科目教学去误导人。更应该针对每个人的个性特长,去发掘每个人身上的优点,最大程度的去启迪人、帮助人。

真不知道,当代国内出色的教育家们有多少是在基层一线去潜心思考如何培养人,还是脱离一线闷在书本上给基层的教育者提出各种各样非分的标准和要求。总之,时至今日,基层教育的宗旨,始终停留在培养优秀的高考人才、考试的人上。而整个社会对教育的关注,无非就是眼前即将来临的高考。尽管,有关部门已经严格要求有关媒体不要过分的去报道、夸大高考状元,但是,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知更多的依然聚焦在高考的排名上。

“高考帮助穷人的孩子实现了公平”,似乎依然是一个根深蒂固的认识。以至于真正有头脑的人已经开始忧虑:是否要让自己的子女留在国内的教育界,跟众多穷人家的孩子一起承受高考的压力?还是把孩子移民到国外去接受不同思想体制的教育?

单纯从国内狭隘得让人担忧的“高考公平论”来看,曾经万恶的封建社会,只是考一篇文章,也可以给人划分出三六九等,让众多的“穷人”感受到公平,尽管所谓科举的诸多丑态远远超出了一部《儒林外史》所能描述,然而,在国内的教育环境里,那种一篇文章决定命运的考试依然是最“公平”的。

其实,当代高考虽然增加了更多的科目,表面上是较封建社会的科举方式更加“公平”了,然而,本质上依然扭曲了教育的初衷。试看,当代的语文高考让莫言、王蒙的文化大师都难以胜任、望而兴叹,让丘吉尔这样的偏科生来中国考试,又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局面呢?

所以,我们期待国内的高考不要一味固执于死板的考试方式、更不要拘泥于学科的局限性,能够打破传统框架认识,实行多种多样的科目性、实践能力的考试选拔,以期让拥有不同特长的人才都有一个充分展示个人才干的舞台。同时,也让教育真正意义地去最大程度回归减负、育人的神圣使命。

0 阅读:0

踏浪乘风课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