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第六次俄土战争主要指的是1787年到1791年,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一系列战争。这场战争主要由俄罗斯帝国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二世发动,是俄国传统南下政策的继续。
金伯恩之战在战争开始之前,奥斯曼帝国海军总司令是资深的阿尔及利亚海盗——哈桑,这位冷酷无情的海军指挥官在帝国衰落之际,仍能重整奥斯曼舰队,还在叙利亚和摩里亚叛乱省份恢复了苏丹的权威,然后他还在埃及镇压了马木留克/马穆鲁克的叛乱。
有鉴于海盗哈桑的战绩和军中的威望,这一次的俄土战争,奥斯曼帝国便将哈桑从开罗召唤回来,让他在黑海地区统率奥斯曼帝国的陆军和海军。哈桑到任后坐镇奥恰科夫(今乌克兰),试图夺回金伯恩,从而恢复对布格河与第聂伯河河口的控制。
虽然哈桑冷酷无情又久经战阵,但他将要面对的对手,却是才干远超同时代将领的俄罗斯大将苏沃洛夫(Suvarow)!苏沃洛夫既有精明的谋略,又有鼓舞人心的领导力;既精通军事科学,又善于洞悉手下将士的本性和能力。
平日里苏沃洛夫像一个粗鲁的老大哥一样,与农民出身的俄罗斯士兵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共苦,激发起他们的荣誉感和爱国热情,让他们充满战斗激情和忠于职守的精神。而等到战争来临,苏沃洛夫又能化身为军事家、军事理论家、战略家和统帅,并且他还是俄罗斯军事学术和军队改革的奠基人之一!
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
1787年,奥斯曼帝国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要求俄国归还克里米亚半岛,并承认格鲁吉亚为土耳其的属地,对出入海峡的俄商船进行检查。俄国政府拒绝土耳其的要求,土耳其遂出动军队宣布对俄开战,第六次俄土战争正式开始。
1787年9月2日,奥斯曼土耳其舰队在哈桑的指挥下,向停泊在金伯恩附近的俄国护卫舰发起攻击,俄军舰队和要塞炮兵还击,战争首先便从海上打响。等到9月25日夜,小股土耳其部队在舰队支援下,企图趁夜色在金伯恩登陆。
此时俄军的指挥官苏沃洛夫则早已看穿,他提前布置,静候哈桑的部队登陆,随即用他规模相对较小的部队发动了迅猛的进攻,将土军歼灭。最后,他又在河口布下火炮,阻止土耳其人的炮艇舰队从上游进入港湾。而他在这里几乎全歼了哈桑的舰队!
在土军奇袭部队被俄军击溃后,1787年10月12日,土军从奥恰科夫获得增援后,再次攻击金伯恩。经多次争夺,土军又遭到苏沃洛夫军团的重创,几乎遭全歼。金伯恩之战的失利彻底打乱了土耳其的战略计划,为俄军集结主力发动进攻争取了时间。而从此以后,金伯恩也获得了“苏沃洛夫的荣耀”这一外号。
奥恰科夫之战1788年1月,哈布斯堡家族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约瑟夫二世也对土耳其宣战。同年5月,俄军主力编组完成,黑海舰队力量加强。俄军计划攻占哈桑的前线基地——奥恰科夫。
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
1788年6月下旬,俄国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元帅率领5万人渡过布格河,从陆上包围了奥恰科夫,同时以舰队海上袭扰,对其长围久困。奥恰科夫攻防战便以海战拉开了序幕。
这一年的6月中、下旬双方先后发生3次海战,土军损失各型舰艇共32艘,其余舰艇或逃往黑海西岸,或避入奥恰科夫。土耳其统帅部为挽回败局,调兵增援。俄土两舰队随后在海上遭遇。
1788年7月14日,双方舰队进行菲多尼西岛海战。俄军乌沙科夫率舰全速出击,抢占上风位置,使土舰队处于俄舰队夹击之中。俄军击毁土舰1艘,其余土舰先后撤回黑海西部沿海。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而在奥恰科夫的陆地战场上,俄军继续围困要塞。俄军的苏沃洛夫在波将金的支援下,先是夺取了奥恰科夫外围的屏障,然后在德涅斯特河河口上又击沉了一些奥斯曼船只。接着他率军冒着猛烈的炮火,踩着港湾的冰面向奥恰科夫要塞发动了攻击。直到1788年12月17日,俄军共兵分6路强攻奥恰科夫,经数小时战斗,俄军最终夺占奥恰科夫,毙俘土军1.35万人,缴获火炮310门。当然俄军也在穿越鞑靼草原的残酷而漫长的征途中,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而土耳其人在附近一座俄罗斯村庄的屠杀行为也激怒了俄军。所以破城之后,俄军将城中居民屠杀殆尽,只留了一些妇孺。就这样,到1788年的年底,土耳其人实际上在东线已经输掉了战争......
战争插曲1788年夏,正值俄军围困奥恰科夫时,土耳其的盟国瑞典宣布参战,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立志复仇,向俄国首都彼得堡进军。俄国在腹背受敌情况下,以次要兵力在北线实施防御,把主力放在南线,以对付土耳其。
于是俄军波罗的海舰队于7月上旬出海寻歼瑞典舰队。7月16日双方在霍格兰岛附近遭遇,各自俘获对方战舰1艘,打成平手。陆上方面,瑞典军内部发生“骚动”,拒绝越境作战,于是瑞军进攻计划破产,只得撤回本土。
俄舰队乘机进军,但在第二次斯文斯克松德海战中大败,被击沉、俘获军舰53艘。瑞典海军获得了最大的一次胜利。8月14日,俄瑞签订《韦雷尔和约》,确认两国战前边界不变。
格里戈里・亚历山德罗维奇・波将金
等到1789年春,俄军对土耳其作战的部队合编为南方集团军,由波将金指挥。波将金1789年作战计划是:主力集团首先攻占比萨拉比亚,尔后聚歼土军于宾杰拉地区;牵制集团配合主力行动,并与奥地利军队保持联系。为配合俄军作战,奥军主要在塞尔维亚和克罗地亚行动。
但由于率军亲征的奥地利皇帝十分无能,奥斯曼帝国在奥地利获得了一点喘息之机。一支奥斯曼大军渡过了多瑙河,击败了一支奥地利军队。随后,约瑟夫皇帝纠集了自己的大军,开始向奥斯曼人进军。但是他对胜利又没有把握,于是就在惶恐中连夜向蒂米什瓦拉方向撤退。在黑夜之中,困惑而又惊慌的奥地利人误把一支撤退较慢的己方部队当成了土耳其人的追兵。于是,他们组成防御队形,朝各个方向胡乱开火。直到白昼来临,他们才意识到误伤了自己人。上千人躺在附近,已死或是濒死。土耳其人充分利用了这个愚蠢的错误,迅速对敌人发动了攻击,夺取了大量的火炮。接着,他们又持续追击逃跑中的敌人。
奥地利皇帝的军队走了一条环境恶劣的道路,除了战斗中的伤亡之外,还有数以万计的士兵因疾病和瘟疫死亡。从此以后,他再也没有尝试过亲自统兵作战,当然这对土耳其人来说可不是个好消息。
于是1789年,奥地利帝国军队的指挥权被交给了劳登元帅(MarshalLoudon)。他有苏格兰血统,精力充沛,经验丰富。他崛起于七年战争时期,以“战争中的绅士风度”著称。他重振了奥地利军队的精神,成功入侵了波斯尼亚和塞尔维亚,占领了大片土地。另一支由科堡亲王(Prince of Coburg)指挥的奥地利军队则在摩尔达维亚与波将金指挥的俄军战线连成了一线。此时,俄军已经占领了第聂伯河与多瑙河三角洲之间的地区。
塞利姆三世
1789年4月7日,奥斯曼土耳其国内也发生了一些插曲:苏丹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驾崩,随后他的侄子塞利姆三世继位。塞利姆是一个富有活力和远见的年轻人,决心改革并拯救他的国家。
于是新苏丹立刻下令:号召所有年龄在16岁到60岁之间的穆斯林入伍。接着他又召回了在黑海指挥舰队的哈桑,任命他为大维齐尔兼多瑙河流域部队的总司令。尽管哈桑的陆战经验不及海上,但是他麾下的大军已经足以在摩尔达维亚前线压倒科堡亲王的部队。
勒姆尼克会战1789年的土耳其作战计划规定:在多瑙河下游集结15万大军,北上歼灭俄军主力于宾杰拉地区。为免除后顾之忧,保证主力机动自由,土军统帅部派出牵制部队于福克沙尼方向,以切断俄奥两军的联系。
1789年6月下旬,集中于多瑙河下游一带的土军主力大举北上,进抵福克沙尼。7月下旬,俄、奥两军在阿茹得会师,随时准备攻击进驻福克沙尼的土军。俄军指挥为苏沃洛夫。
尽管土耳其的哈桑能压倒科堡亲王的部队,但他却并不是俄国苏沃洛夫的对手。当时苏沃洛夫率领俄军穿过荒凉的山区,经过一天一夜的行军突然出现在战场上,挽救了奥地利人。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苏沃洛夫不停地命令部队“前进!攻击!”他未做停歇,大胆地抢在哈桑前面发动了进攻。在破晓前两个小时,他率军向奥斯曼军队的大营发动了攻击,夺取了他们的物资、弹药和攻城火炮,并且接连不断地发动残酷的刺刀冲锋,击败了土耳其人,让他们好好领教了俄罗斯人可怕的“冰冷铁刃”。
事实上俄罗斯帝国的苏沃洛夫在当时并不是那么相信火枪的力量。他的战争格言是:“用刺刀猛刺:弹丸可能会打偏,但刺刀不会……弹丸是蠢货,刺刀可不是。”
1789年9月中旬土军主力进逼福克沙尼。9月21日苏沃洛夫部隐蔽进至福克沙尼与奥军会合。当日夜10时,联军在距土军7到8公里处乘夜偷渡勒姆尼克河(River Rivnik)。22日晨,勒姆尼克河战役打响,双方激战达12小时。
这场战役中土军遭重创,放弃阵地溃逃,伤亡、溺毙者达1万余人。与此同时塞利姆三世苏丹派出的另一支大军也在勒姆尼克河河畔被苏沃洛夫击败。为此俄罗斯女皇特授予苏沃洛夫“里夫尼克斯基”的称号。
勒姆尼克河战役打乱了土耳其的整个作战计划。俄军在此役之后攻克宾杰拉,并且不战而夺取阿克尔曼,控制整个摩尔多瓦。同时这两场败仗也在伊斯坦布尔引发了恐慌。为了平息恐慌,苏丹十分可耻地处决了尽心尽力为国效命的老将哈桑。
约瑟夫二世
与此同时,奥地利的劳登元帅也在经过为期三周的围城之后,夺取了贝尔格莱德和邻近的塞曼德里亚要塞。不过约瑟夫皇帝于1790年去世,随后他的弟弟利奥波德继位。利奥波德曾经反对约瑟夫与俄罗斯结盟对付奥斯曼帝国,现在则选择退出联盟。随后利奥波德和土耳其人在锡斯托瓦(Sistova)签订了和约,归还了占领的土地,原则上让一切都恢复到了战前的原状。因为在利奥波德看来,肢解奥斯曼帝国对他的帝国并没有好处。
奥地利人的退出让俄国人略感不安,但他们还是保持了镇静。1790年,俄军继续进攻,试图把土耳其人逐出比萨拉比亚和保加利亚的沿海地区。要达到这一目的,多瑙河河口附近的伊兹梅尔(Ismail)要塞是一个重要障碍......
强攻伊兹梅尔为迫使土耳其停战议和,俄军计划在多瑙河左岸展开积极的军事行动,并做好打到右岸的准备。土军则依托沿岸一系列坚固设防的要塞进行战略防御。而伊兹梅尔要塞在诸要塞中战略地位最为重要。
伊兹梅尔控制着多瑙河下游,直接威胁俄军翼侧和后方,不拔除伊兹梅尔,俄军难以在多瑙河左岸行动;该地也集中土军精锐部队,一旦被歼,土军战斗力锐减。因此攻克伊兹梅尔不仅震撼土耳其,也有助于提高俄国在欧洲的地位。所以伊兹梅尔要塞势在必克。
1790年3月,俄国的乌沙科夫就任黑海舰队司令,先后在锡诺普海域、刻赤海战和坚得拉岛海战中连续突击,击败土耳其舰队,牵制土海军力量。然而波将金指挥的地面部队行动迟缓,贻误了战机。
1790年10月中旬,俄军向伊兹梅尔开进。12月上旬便两次围攻伊兹梅尔,但均未奏效。波将金于是指派苏沃洛夫指挥伊兹梅尔地区的俄军(地面部队3.1万人、火炮600门,多瑙河区舰队小型舰艇200余艘、舰炮约400门)。
对此苏沃洛夫的作战计划是:地面部队编成三个集团,从东、西、南三个方向同时发起猛攻。而从作战部署看,主攻方向指向防御较薄弱的南面,俄军在该方向集中了三分之二的兵力和四分之三的火炮。
1790年12月22日凌晨3时俄军在夜幕和浓雾掩护下秘密接近城墙。指挥官苏沃洛夫先是鼓舞起了攻城部队的战斗热情,命令他们立刻发动猛攻,而不是在漫长的冬季里长期围城。他跟士兵们开玩笑说:“兄弟们,别手下留情,我们的补给可不多!”
于是5:30,俄军趁夜发动了进攻。等到早上8时外城已被攻破,双方随后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战斗于当天下午4时结束。最终奥斯曼守军几乎全军覆没,随后俄国援军涌进城中,大肆劫掠屠杀了三天。
亚历山大・瓦西里耶维奇・苏沃洛夫
此战极为惨烈,就连苏沃洛夫本人看到城中的惨状都缩进了他的帐篷里,流下了鳄鱼的眼泪。随后他用夹杂着打油诗的文风写了一封报捷信,送给他的女皇。可以说伊兹梅尔战役基本上决定了俄土战争的最终结局!
随后1791年夏,苏沃洛夫的部将库图佐夫也两次打败土军地面部队:6月15日他在巴格达附近击溃土军2.3万人。同时乌沙科夫两次打败土耳其舰队:8月11日他在卡利亚克里亚角海战,趁土舰队官兵多数在岸上度伊斯兰教节日之际,发动突然袭击,重创土舰队。双方军事行动至此基本结束。1792年1月,俄土签订雅西和约,土耳其承认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宣布放弃格鲁吉亚。至此,整个黑海北岸广大地区划归俄国版图......
在俄土两方议和过程中,仍然在外交领域上演着最后的争战:当时的英国已经不在意奥斯曼土耳其的命运,于是在外交政策上更亲近俄罗斯,试图联合俄国来对抗英国人的敌人——法国。
但随着俄国的叶卡捷琳娜大帝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以及法国正陷入革命的阵痛之中,欧洲的权力结构发生了变化。于是俄罗斯的威胁变得日益凸显,为此英国新任首相小皮特(Pitt the younger)改变了英格兰的亲俄态度。
1790年,英格兰、普鲁士和荷兰结成了三国同盟,致力于保存奥斯曼帝国。随后,奥地利退出了约瑟夫皇帝开启的战争,土奥之间也签署了《锡斯托瓦和约》。现在,普鲁士和英格兰又在努力让俄国和奥斯曼帝国达成和约,且效法土奥和约,让俄国交出新征服的地盘。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
于是它们向叶卡捷琳娜提出调停。叶卡捷琳娜怒不可遏,指责其行径无异于对一位独立的君主发号施令。她傲慢地对普鲁士国王宣称:“开战还是议和,女皇全凭自己喜好。”
女皇特别想要把奥恰科夫以及德涅斯特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土地留在自己手中。但三国联盟认为,俄国人可能会在这个避风港修建一座海军基地,直接威胁到伊斯坦布尔。因此,它们要求俄国必须将该地区归还奥斯曼帝国。作为补偿,英格兰将让奥斯曼帝国正式放弃对克里米亚的领土主张。
与此同时,三国联盟还打算用武力来增强自己的说服力:英格兰可以派遣一支由35艘舰船组成的舰队进入波罗的海,还能派遣一支规模略小一些的舰队前往黑海;普鲁士可以把军队开进利沃尼亚(Livonia)。
叶卡捷琳娜・阿列克谢耶芙娜・罗曼诺夫
此时叶卡捷琳娜女皇的注意力也被转向了最终瓜分波兰的问题上,于是1791年,俄土两国才开始在雅西谈判。在外交压力下,叶卡捷琳娜最终放弃了原本已经成为俄罗斯帝国边界的德涅斯特河西侧的新征服土地。不过她还是达到了她的主要目标:保留了奥恰科夫和德涅斯特河与布格河之间的土地!
虽然俄罗斯人企图“复辟”拜占庭帝国的野心失败了,但叶卡捷琳娜还是通过两次俄土战争控制了黑海和通往伊斯坦布尔的海路,并且手握一支规模远超奥斯曼舰队!而且在陆上,她也可以从波兰派遣一支可怕的大军进攻奥斯曼帝国!
就这样,轰轰烈烈的第六次俄土战争就这样落下了帷幕。但俄罗斯帝国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之间的战争还远远没有结束,这两大强敌注定要在接下来的岁月中不断上演着更加激烈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