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超级战略”宛如一位高明的统帅,它主宰着整个伟大计划的命运,引领着所有的行动向着同一个目标进发。就像一位棋手,在深思熟虑之后,方能落子定局。战略,正是那个深远而全局的谋略家,它指引我们洞察世事,把握大局,明晰前行的道路。
战略,如同磁石的北极,始终指向正确的前方。它是核心力量,如同心脏之于身体,输送着生命之血液;它是大方向的路标,如同指南针之于航海者,引导我们避开暗礁,顺利前行。在战略的指引下,我们方能如鱼得水,游刃有余地应对挑战与困难。
在这个充满智慧与文明的时代,最具战略意义的事情莫过于人才培养与学习。在学习中,我们不断获取新知识,改变观念,提高理论思维能力。正如伟人所说,一个善于理论思维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民族。
然而,智慧的闪电一旦射进颗颗跳动着的心田,就会催发出理论思维的幼芽。讲大战略,是更高层次的综合,它不仅包含军事战略,还应包括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科技战略等。
李炳彦主编《中国历代大战略》一书告知我们,站在大舞台的领导者、指挥员或管理者,应当具备深厚的战略修养。这种修养,就如同广袤的海洋,容纳着历史的纵深。历史,是培育战略家的肥沃土壤,也是他们智慧的源泉。在这片土地上,他们坚持守正创新,如同凤凰涅槃,焕发出新的生机。
世界上的战略千变万化,没有一种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策略,也没有永恒不变的策略。历史传统犹如双刃剑,既包含着智慧的精华,也可能存有腐朽的糟粕。我们不能简单地照搬历史,也不能仅仅给予现代化的解释就能成为制胜的良方。历史提供给我们的,是启示和借鉴,而不是现成的答案。
守正,就是坚守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挖掘和汲取中国传统战略的精华,守住我们的本源和灵魂;创新,就是根据时代的条件、立足中国国情的实际,将中国传统战略发扬光大,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这样的战略修养,如同明镜高悬,照亮前行的道路,引领我们走向胜利的彼岸。
从历史的综合中可悟出以下几点启示:
审时:进行宏大谋划的前提。
正确的战略,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审时度势的基础上。“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鎡基,不如待时”。
马克思在《资本论》序言中也曾说过这样的话,革命者即使认识了社会发展规律,也只能减轻新社会产生的阵痛,而不能跨越历史阶段。
审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时代站立点,认清自己所处的历史阶段,认清时局,把握趋势。一个对时代没有清醒认识的战略家,如同失去航行方向的舵手,他在带领全舰人员与风浪搏斗中,就只能凭自己的运气了。
2.固本:进行宏大谋划的基础。
大战略所追求的不是眼前的利益,而是长远的基业。所以,战略家需要有远大的抱负,做扎实的工作。骨不硬焉能站立,本不固焉能图强!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敌者力,自胜者强。
3.目标:进行宏大谋划的重要选择。
所谓战略,有人定义为统帅们通过对手中各种资源及工具的调节和运用,以达到预期政治、军事目的之艺术。
或说,是统帅们对现实和目的之间途径的思考。有了明确的目标,才有坚定的战略;走曲折发展的道路,则需要有灵活的策略。战略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是赢得战争,取得成功的不二法则。
4.用才:实现宏大谋划的关键。
竞争是人的竞争,谋划是人的谋划。5.主动:实现宏大谋划的保障。
要尽力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敌不知其所攻;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敌不知其所守。
周·春秋·战国时代,多极政治格局下的战略选择。
那是一个没有权威的时代,呼啸而来的号角声,无常的杀伐声。革故鼎新,富国强兵,成为多极世界斗争中最重要的战略思考。
周朝灭掉殷商,分封天下,巩固政权;齐恒公修内政,图霸诸侯;晋恒公报施救急,取威定霸。商鞅变法的理论基础是“利益驱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好逸恶劳”。
西汉·东汉·三国时代,弱者战胜强者是这个时代的特征。
刘邦灵活选择从现实走向目标的路;曹操重势养力以用天时之道;刘备宽仁收心以握人和之贵。
这个时代的大乱中,人们唯一可以依归的是统一。石勒以卑辞折节实现攻其不备;桓温攻敌有序,略地知机。前秦统一了北方,但很快又变为碎片。隋·唐时代,大乱与大治交织。
杨坚合弱离强,先胜后战;李世民坚持战略主动,致人而不致于人;黄巢飘忽不定的流动作战。五代·宋·辽·夏·元时代,芸芸弱国多智善变与一代天骄横扫六合。
元吴趋利避害,蓄盈待竭;成吉思汗兵不师古,荡平世界。
明·清时代,封建社会后期谋略家们粉墨登场。
(1)朱元璋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他的菊花诗:“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正是他谋略思想的写照。
(2)努尔哈赤斧伐大木,渐至微细,先弱后强,逐步发展。他的策略:“恩威并行,顺者以德服,逆者以兵临”。
(3)洪秀全借教会起事,避实击虚外线作战。
(4)曾国藩蓄势而动,以主待客。
(5)左宗棠谨筹慎后,缓进急战。
火种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