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重庆,你会想到什么?火锅、小面,还是美女如云的重庆解放碑?
作为一千多年前刘禹锡写的“巴山楚水凄凉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重庆已成为了一个“火辣辣”城市,充斥着各种新老味道,又满是新鲜刺激的地方。
这个重油重辣的餐饮文化,像极了重庆人热情泼辣的性格,也给重庆的消费市场带了繁荣。
上半年,餐饮是消费市场最活跃,复苏最快的行业,全国餐饮收入超2.4万亿元,同比增长21.4%,重庆在各大城市中脱颖而出,餐饮收入排第一,达到了1105.52亿。
这一数字占到了重庆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近七分之一。
在城市流量回归,餐饮火爆的拉动下,今年上半年,偏居内陆的重庆延续去年反超北京的势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虽少于上海,但也坐稳了中国消费第二城的宝座。
如果说工业是经济压舱石,那么消费就是稳定器。
在外需收缩、出口下行压力下,扩内需成为支撑GDP的重要手段,消费的作用一再凸显。
无人不爱重庆美食,无人不爱重庆洪崖洞。重庆是一个充满市井风情与人间烟火的城市。
吃吃喝喝,花钱消费,某种程度是山城重庆的根基。
我们看看着背后的逻辑。
1
最近几年,在短视频平台上,重庆着实火了一把,成为游客眼中的“网红”城市。
灯火交织的洪崖洞、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被誉为“空中巴士”的长江索道,天南海北涌来的游客拥挤着打卡拍照。从傍晚开始直到深夜,人们又会在江边、街边的火锅店聚餐豪饮,一波又一波,一片又一片。
一切吃吃喝喝,你似乎都能在重庆找到最豪爽的选择,比如豪爽的火锅,比如豪爽的美酒,又比如某种能从鼻腔喷出芍药味的可乐。
超过八万平方公里的市域面积,加上独特的地貌特征,赋予了重庆其他城市不可比拟的“网红基因”。
网红效应带动下,美食+美景,构成了网红重庆的消费密码。
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千亿及以上规模的共有上海、重庆、北京、广州、深圳五城,重庆持续力压北京,排在上海之后,位列全国第二。
重庆凭啥稳居全国消费“第二城”?
一是3000万量级的人口。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重庆市人口增长至3205.42万人,与2010年相比增幅为11.12%,超过上海增幅3.08个百分点,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超3000万规模人口的城市。
第二,就是重庆人敢消费。
重庆的收入水平实际上并不算高,2021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803元,在消费十强城市中垫底。
但重庆的人均消费支出却有24598元,相当于可支配收入的72.8%,这一比例在消费十强城市中遥遥领先。
此外,重庆还是极少数消费在经济的比重中常年过半的城市。
2021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GDP中的比重为50.07%,是全国唯一过半的城市,在全国排名第一。
说得夸张一点,重庆人挣一半就敢花一半。
第三,就是重庆的消费业态好。
今年“五一”,重庆市过夜游客累计接待人数为143.89万人次,已恢复到2019年的108.3%
重庆拥有解放碑、观音桥两大成熟商圈,今年一至六月,重庆解放碑日均客流55.8万人次,增长26%,较2019年同期增长17%,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7.5%,较2019年同期增长8%左右。
而上半年,观音桥商圈日均人流量则首次超50万人次,热度指数位列全国前三。
目前,重庆火锅全产业链一年的收入超过4000亿元,小天鹅、德庄、刘一手等多家企业,更是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00多个城市,开了600家多家火锅店。
敢花钱的重庆人,更会让消费者花钱。
因此,在过去30余年的时间里,中国消费城市的竞争中,最大的“黑马”就是重庆。
虽然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略小于全国水平,但重庆的消费增速长期高于全国。
1990年至2021年,重庆消费总额增长百倍,增幅远超北京、上海和广州;1992年重庆超过了天津,2016年又一举超过了广州,此后便稳居全国第三位。
近几年,重庆与北京之间的差距,从60%一路缩小到不足10%,终于在2022年反超北京,登上了全国第二名的宝座。
投资的萎靡,以及出口的受限,对于如今的中国经济,消费至关重要。
在地方发展竞争中,那些生产能力与消费能力平衡的城市,后劲日益强劲。作为中国的最大腹地,长江中上游的重庆,表现突出:
今年上半年,重庆经济总量再次超越广州,差距从去年上半年不到80亿元,进一步扩大至215亿元左右,继续稳坐全国“GDP第四城”的宝座。
不过,在增速上,广州又赢过重庆0.1个百分点。
这一局,重庆险胜。
2
这几年,有关全国城市GDP第四名的位置,广州和重庆的竞争这些年一直没有停歇。
对照广州,餐饮火爆所拉动的消费增长,是重庆赢下“GDP第四城”这场硬仗的关键胜负手。
为什么这么说?我们来逐一分析。
首先看投资端。
上半年,广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1%,而重庆的增速则仅有1.4%。
基础设施投资和工业投资方面,广州的增速分别比重庆高了6.5个百分点喝12.1个百分点。
房地产开发投资领域,广州上半年仅下降4.8%,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0个百分点。但重庆,则下降了21.0%,双方降幅收窄幅度差距比较大。
最重要的是,去年输在工业上的广州,意识到第三产业比重过高的产业结构弊端,今年提出了“产业第一、制造业立市”的口号,加码了工业。上半年,新增工业投资项目占新增固投项目的41.0%
广州统计的数据,自2022年以来,广州的工业投资连续18个月保持两位数累计增速。而另一边,重庆的工业投资增速则回落到了个位数。
总的来说,相比加大制造业投资的广州面前,重庆在投资这方面落了下风。
不过,地处西南腹地的重庆,以交通为代表的基础设施短板长久以来是制约其发展的主要障碍。
因此,今年以来,一批高速、轨道、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投资持续放量,成为了重庆投资增长的“压舱石”。其中,铁路运输投资增长41.2%,轨道投资增长51.5%,水利投资增长21.6%。
再看外贸方面。
虽然重庆是中西部地区重要的码头城市、贸易枢纽,但广州是享誉世界的国际贸易中心,重庆更是不占优势。
比较双方半年的外贸数据,就可以看出这一态势:
上半年,广州市外贸进出口总值5450.1亿元,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一季度提高11.1个百分点。其中,出口3270.4亿元,增长17.9%。而重庆上半年的外贸进出口总值为3582.1亿元,增速下降15%,其中,出口2378.5亿元,下降13.5%%。
1-7月,在主要城市中,广州出口增速排名第一,进出口增速排第二 ,这两项排名,重庆则位置靠后,分列第十一,第十四位。
简单来说,无论是进出口还是出口,重庆在总值和增速上都远逊于广州。
最后,来看消费。
今年上半年,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98.43亿元,相比于广州的5577.83亿,多出了一个无锡(1820.6亿)的量。
按消费类型分,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也就是电商零售反面,重庆的增速比广州高了18.3个百分点。
“新三样”新能源汽车方面,重庆零售额增长了90.5%,虽则广州新能源汽车也持续热销,但增速仅为37.5%。
实际上,广州在消费上追赶不及重庆,已非一日。
2015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率先突破1万亿大关,一路高歌猛进的重庆,也一举超过广州。
要知道,2015年以前,广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连续29年稳居全国城市前三,曾连续四年保持了超过 11%的高增速。
从那一年开始,重庆以年均12.3%的高增速一路高奏凯歌,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2年的5141.09亿元直接提高到了2021年的1.39万亿。
伴随着消费飙涨,重庆全市餐饮收入也由2012年的660.65亿元增加三倍多,年均增长高达13.0%。
重庆一路火花带闪电,广州则慢了下来。
直到2021年,广州的社消零才破万亿,这一时间落后了重庆3年,比上海更晚了5年。
可以说,正是消费的攻城拔寨,帮助重庆取得了对广州的优势。
3
以前从未旅游的人,出门旅游了,多项旅游数据创下五年新高;以前从未看演唱会的人,扎堆看演唱会了,场面从未这么火爆过;以前宅家看电影的人,频繁出入电影院了,暑期档以火箭速度重回“百亿时代”;以前开“老头乐”的人,不再满足低配版的“速度与激情”,换上了新能源汽车……
这个经历高速增长和后疫情的时代里,中国人仍然追求品质生活,只是消费升级进入了下半场。
时代转换下,单纯的生产性城市,比较吃亏,虽然整体经济表现强劲,但是消费市场却被周边综合性中心城市分流。
正如社会学家孙立平所说,“大规模的集中消费时代已经过去,我们在进入常规化消费时代。”
这轮消费的复苏,不能单纯看量的扩大,还有质的升级、结构的优化。
这种转变,意味着中国的城市需要开启一场有关消费的竞争。
我们看到,在这场竞争中,虽然重庆的消费遥遥领先,但年初以来,城市流量回归正在拉动广州的增长。
2023年春节,重庆在长江与嘉陵江两江交汇附近水域进行全国省级层面唯一的一场跨年焰火表演。据重庆当地媒体报道,相关数据显示,它的整体曝光量超过了17亿人次。
同一时间,地处南方的广州也频因人多被“挤”上热搜。
上半年,广州城市“流量”强劲回升,全市客运量1.41亿人次,增长七成,白云机场旅客吞吐量增长1.3倍,铁路、公路客运量分别增加八成和两成多。
“五一”期间,广州地铁单日客流量刷新历史记录。
1-6月,广州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增长24.0%,比一季度提升5.6个百分点。
在餐饮复苏的带动下,广州旅行社增长1.2倍,会展业增长了1.5倍。
广州官方同日发布的经济运行解读文章称,2023年以来,疫情影响消退,内需潜力持续释放,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以需求改善支撑供给好转、以消费升级引领供给创新,成为广州经济运行的主要特征之一。
第四城之争,还远没有分出最终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