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为何解放军坚持国民党60军必须留下一个建制?否则起义无效

历史有小狼 2024-09-23 17:06:35

党中央在内战爆发前,便定下了策,务必要争取国民党第60军起义。

此军乃云南地方部队,世称“滇军”。

“滇军”一支,清末民初,拥护共和,起事反袁,颇有风骨。

及至抗日,参与台儿庄一战,令倭寇胆寒,战功赫赫。

抗战胜利后,却被迫征调东北,卷入内战,与国民党嫡系之间,恩怨难解。

60军最终倒戈,归入解放军旗下,协助解放长春,堪称居功至伟。

揭秘:为何解放军坚持国民党60军必须留下一个建制?否则起义无效

为争取滇军努力了20年

改造旧军队,我党有过许多成功经验,其中,把国民党滇系第60军改造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倒是别具一格,堪称经典之作。

一般说来,旧军队起义后,常常被拆得七零八落,东拼西凑入了别的部队,多少失了旧时风貌。

然而,这60军却得到了妥善保留,真可谓军人骨子里那份“滇军气”,竟连解放军也认可了几分。

提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这支部队,许多人心中首先浮现的是它在朝鲜战场上的英勇事迹。

其实,这支后来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50军,原本就是国民党滇系的第60军,源自龙云麾下的滇军,正宗的云南血统。

滇军的历史,绕不过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5年的“护国起义”。

早在大革命时期,党便开始向滇军输送党员,悄然进行思想上的渗透。

1927年国共分裂后,时局风云突变,大部分党员被迫撤回,但也有少数留下,暗中活动。

到了土地革命时期,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军余部甚至与范石生的第16军结成了短暂的统一战线,滇军与革命的纠葛也由此愈发复杂。

时间跳到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龙云当即号令滇军主力组成第60军,北上抗日。

共产党再次派出党员进入该军第184师,开展抗日救亡的活动。

这一系列举措大大推动了该师及其师长张冲的进步思想,甚至还让人看到了滇军脱胎换骨的可能。

可惜好景不长,共产党地下工作暴露,国民党当局和滇军内的反共分子很快察觉。

1938年,张冲被撤职查办,地下党员大多撤离部队,余者潜伏,继续暗中活动。

抗战结束,龙云被蒋介石软禁,第60军也失去了主心骨,丧失了战斗意志。

加上蒋介石嫡系部队的百般排挤,六十军连粮饷都不及时发放,装备更是差得离谱。

兵士们无奈,甚至开始抢夺百姓粮食,渐渐地,这支军队在人们口中竟成了“六十熊”。

如此看来,这60军起义之事,也并非偶然。

倘若局势再拖延些时日,六十军或许连“熊”的名号都难保,直接成了溃兵也未可知。

1946年4月,国民党滇系主力第60军、第93军被调往东北战场。

东北这片白山黑水,素来是是非之地,乱象丛生,这两支滇军原本南方习惯了山清水秀,来到这北方苦寒之地,倒也显得格外不适。

就在这节骨眼上,毛主席、朱德、刘少奇三位巨头亲自点将,派出了中央党校的刘浩夫妇,带着中央的决策,去东北专门负责策反滇军。

此等重任,落在刘浩肩头,也是党的别样信任。

刘浩到达吉林后,便火速行动起来,通过60军内部的党组织,展开了对中上层军官的统战工作。

吉林省军区不甘落后,成立了滇军工作委员会。

司令员周保中任书记,他与60军军长曾泽生同为云南人,便拿起笔来,挥洒了几封家乡信,温情脉脉,乡音劝降,效果却出奇地好。

随着国民党在东北的节节败退,60军内部的动摇逐渐显现。

尤其是到了长春,60军已经被逼得无路可退,起义之念在军中已悄然蔓延,像一股暗潮,涌动在每个军官的心底。

此时,刘浩的任务愈发重要。

他出任东北军区政治部前方办事处处长,兼第一兵团政治部联络部长,专责60军的策反工作。

长春被围得越来越紧,粮草将尽,兵心思变。

滇军上下,从军长到士兵,眼看着解放军的包围圈日渐收缩,恐惧与疲惫中夹杂着期盼,起义的愿望几乎成为全军的共识。

曾泽生等高级将领的心早已松动,只待时机成熟,举大旗易帜,便是水到渠成。

辽沈战场上宣布起义

1948年9月12日,辽沈战役的帷幕缓缓拉开,辽西与冀东一片风声鹤唳,东北人民解放军的雷霆攻势,宛如泰山压顶,给60军带来了极大的震慑。

摆在曾泽生面前的,确是三条道:一是死守长春,结局大抵便是与国民党同葬黄土。

二是向沈阳突围,可途中兵败如山倒,十之八九是半路夭折。

三是反蒋起义,倒还有条活路,走向新生。

曾泽生对蒋家王朝早已心生厌倦,此刻面对战局,内心波澜未止。

但经过数日激烈的思想斗争,终于在9月22日晚9时许,暗暗下了决心:起义!

横竖是个死,倒不如给自己一线生机。

曾泽生当即与几位亲信密谋,陇耀、白肇学这两位师长,也早有此意,于是三人暗中筹划,分别做好起义的各项准备。

到了10月14日清晨,曾泽生派出两位得力的军官:张秉昌与李峥先。

这二位原本在此前被解放军俘虏,早已“弃暗投明”,如今又带着曾、陇、白三人的亲笔信,出城前往东北军区前方办事处驻地,去找刘浩联系。

16日上午,第一兵团参谋长解方接见了他们二人,言辞热烈。

代表兵团司令部表示对60军起义的欢迎,并且提出了五点意见,要求曾泽生派出正式代表出城继续谈判。

当天黄昏,张秉昌与李峥先带着满满的消息返回长春,向曾泽生汇报。

曾泽生听罢,毫不犹豫,立刻命令李佐(60军182师副师长)和任孝宗(60军暂21师副师长)连夜出城。

他们赶往解放军营地,与第一兵团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唐天际以及刘浩密会,商讨起义的具体事宜。

解放军提出的五点要求,曾泽生一一接受:撤除对解放军的警戒。

沿中山路(今人民大街)布防国民党新7军和郑洞国的兵团司令部。

配合解放军消灭新7军。

扣押国民党特务分子以及60军52师师长李蒿及其三位团长。

与此同时,曾泽生在182师和暂21师内召集了一场气氛凝重的军官会议,表面上是讨论“部队前途”,其实心中早有了定数:起义,调转枪口!

他沉声宣布了起义计划,命令下达之后,全场静默,只有军靴的细微挪动声。

随后,他命部队立刻调整防线,枪口不再对着解放军,而是对准了国民党嫡系的新7军。

这一刻,决定了整个60军的命运。

回到军部,曾泽生毫不拖延,立即扣押了潜伏在军中的国民党特务头子——军参谋长徐树民。

这人是个老谋深算的家伙,可惜棋差一招,被曾泽生一网打尽。

接着,他又命令52师师长李蒿带着三名团长前来军部“开会”,一如往常,但李蒿与三位团长哪里料到,这“会”开得竟是让他们彻底失去自由。

一到军部,便被扣押。

到了17日清晨,曾泽生提笔给国民党东北“剿总”副总司令、长春守军最高指挥官郑洞国写了一封正式的信函,堂而皇之地宣布了起义。

午后,刘浩进城与曾泽生面谈,商讨60军起义后的细节,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紧张的气氛。

夜幕降临,在60军的引领下,东北人民解放军独6师、独8师悄然进城,与60军接替防线。

至18日凌晨4时,交接顺利完成,60军2.6万余官兵有条不紊地撤出长春,前往九台休整。

起义如此干脆利落,竟让人几乎来不及细想其中的惊险。

10月20日,《东北日报》大张旗鼓地刊发了解放军总部给60军的贺电,字里行间充满了对这次“光荣义举”的高度赞扬。

60军的起义深深刺入国民党的心脏,新7军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

新7军暂编第601师第2团最先行动,直接与解放军接触,商议起义事宜。

副军长史说与参谋长龙国钧密谋一番,终于决定放下武器,投奔解放军。

至18日午夜,新7军派人与解放军接洽,解放军第1兵团参谋长解方代表东北野战军,正式与新7军代表签署了协议。

新7军自愿放下武器,解放军承诺保证郑洞国以下所有官兵的生命安全。

那些愿意留下的军官,可以获得工作,不愿留下的,遣返回家。

19日上午10点,新7军全军放下武器,解放军顺利接管长春西部,长春城宣布和平解放。

至此,吉林省大地重获新生,吉林省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也宣告最后胜利。此战,东北战局彻底改写。

从60军到50军

长春围困战,国民党损兵折将95855人,丢弃武器弹药无数。

这场围困战役,乃是我军战史上首度大规模施行的围城之策,且是首次以围困之法和平解放一个固若金汤的大城市,战果辉煌。

此役,不仅彻底粉碎了蒋介石撤退长春、回师沈阳、全力增援锦州的如意算盘,更让东北野战军得以腾出手来,专心辽西会战,大大加速了辽沈战役的胜利进程。

而曾泽生率部3个师共2.6万人起义,为这场和平解放添上了一抹亮色。

和平解放长春,辽沈战役大局既定,曾泽生此举功不可没。

为了将这支起义部队成建制地改编为人民解放军第五十军,东北军区可谓用心良苦。

上面一声令下,立刻从各个部队调兵遣将,专门挑选了一些有“改造旧军”经验的得力人物来操刀。

徐文烈,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这位老手早就改造过滇军的第一八四师,如今奉命坐镇哈尔滨。

王振乾,辽北军区政治部主任,曾有成功改造东北军第一师的经验,如今来管第五十军的政治工作,那也是驾轻就熟。

这二人接到调令,毫不犹豫,调集起海城起义的党员干部,继续他们的“改造工程”。

徐文烈对这些海城起义的老伙计可谓熟悉得很,这些人早在兴隆整训时便脱胎换骨,一支支部队被重塑得焕然一新。

他们中的精英,先后组建了三个支队,先上前线历练,再回到吉林军区成立独立第五团,任务层出不穷,个个被磨砺得精锐无比。

到了1948年8月,独立第五团再次补充主力部队,被编入第六纵队第十八师。

东北军区当时对这些起义的官兵颇为惜才,特意留了一批骨干没有编入伤亡频繁的主力部队,以免他们折损过多。

这些骨干战士却反倒觉得是种遗憾,战斗少了,荣誉自然也少了,心里总有点不甘。

终于,第三支队官兵正式编入第六纵队,那可是正儿八经的“八路军主力”了。

一个个精神抖擞,满脸得意:“咱现在可是正牌的八路主力了!”

从边缘到核心,这一转变让他们心中无比自豪,历史的洪流中,他们终于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1948年10月17日,解放军代表刘浩与曾泽生会面。

这日,刘浩对曾泽生郑重告知:起义后,60军将被完整保留下来,编入解放军的序列。

这消息无疑是一颗定心丸,毕竟,起义易,保留建制却难。

曾泽生心中五味杂陈,60军几经风雨,如今得以保留编制,实属幸事,也可谓是解放军给这支起义部队的特殊“嘉奖”。

60军在起义后,顺利帮助解放军接管长春城,堪称大功一件。

保留番号,既是荣誉的象征,亦是对曾泽生的认可。

此事一出,滇军上下也稍感欣慰,毕竟,起义不是叛逃,而是正名,是归于光明。

1949年1月2日,中央军委正式授予这支部队一个崭新的番号: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0军。

曾泽生被任命为军长,徐文烈为政委。

此时,部队内部进行了全面的政治整训,党的组织一一健全,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从此生根发芽,50军的政治面貌焕然一新。

之后的50军并未闲着。

鄂西战役、成都战役,这支部队接连参战,战场上的硝烟未散,他们又移师湖北沙市、钟祥一带,转而投身于农业生产和汉江大堤的修筑工作。

战场杀敌也好,脚踏实地搞生产也罢,50军的转变从一支国民党旧部,渐渐蜕变成一支政治觉悟与军事作战兼备的人民军队。

这一过程,既是历史赋予的机遇,也是滇军自我重生的契机。

“滇军”已成为过去,但这番号下的精神,却在新的50军中延续着。

参考资料:

改造旧军队的典型范例——从国民党第60军到共产党第50军高戈里国民党60军起义王艳梅

31 阅读:17397
评论列表
  • 2024-09-25 11:31

    地表最强防御部队

  • 2024-09-26 12:45

    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铁原阻击部队,英雄儿女!

    隔壁老杨 回复:
    多看点书兄弟,50军汉江阻击战,63军打的铁原阻击战,都很惨烈,我们英雄的人民解放军威武
    有容乃大无欲则刚 回复:
    你说的对。50军是第四次战役在汉江南进行阻击战。
  • 2024-10-09 14:43

    滇军最早应该追溯到灭大理国那帮人

  • 2024-11-11 20:55

    我只是打听一下,50军现在还有吗?是不是还是云南子弟为主?

    狗尾草 回复:
    还有,现在是驻西藏某旅。
    相见欢 回复:
    没有了,大裁军时番号撤销了。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