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异常的高温干旱气候不仅使得位于长江上游的嘉陵江变成了“嘉陵工”,就连中游被称为长江“水袋子”的洞庭湖也缩水变成“草原”了。
被晒干成嘉陵工的嘉陵江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都想知道其中的原因,而这个时候著名背锅侠三峡工程又被推了出来。
都2022年了,竟然还有人说长江干旱与三峡水库有关。那么,引起长江干旱的元凶究竟是谁?真相到底是什么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三峡大坝承受了太多的“委屈”
大型水利工程对气候的影响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建设评价一直都褒贬不一,尤其是当年三峡水利工程建设的时候,不少人都认为它非常鸡肋,并且还可能会对长江的气候、水文等变化造成影响。实际上,在建设之前,相关学者就以国内外大型水利工程作为“他山之石”,进行了调查。
三峡水利工程示意图
首先以尼罗河上的阿斯旺大坝为例,这个大坝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建成,也有着范围很大的水库。在建成大坝几年之后,就有学者认为阿斯旺大坝的人造水库会对气候造成影响,认为蓄水位越高代表着蒸发量会同步提升。不过根据后续的跟踪调查来看,并没有想象得这么糟糕。
资料显示,A.Moussa等(2001)对库区气象指标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进行了建坝前后的对比分析,认为建坝后阿斯旺城的空气温度小于建坝前,但相对湿度大于建坝前。阿斯旺大坝是世界七大水坝之一
其次再来看看位于巴拉那河上的伊泰普大坝,它是在上世纪末修建完成的,建成之后形成了面积为1350平方千米的人工湖。而根据气象资料来看,伊泰普湖对区域内的气候和降水并未造成什么影响。
位于巴西和巴拉圭之间的伊泰普大坝
在有了其他水利工程的“前车之鉴”之后,再让我们来看看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辨别一下网络上“三峡水库造成长江干旱”的言论到底可不可信。
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作为大型水利工程,三峡大坝一直都备受关注,而它对气候的影响,也是国家气候中心专家们最关心的事情。所以早在2011年时,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就组织了专家组对三峡水库的气候效应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最终的结果显示三峡库区的气温、降水等特征与我国西南地区和长江流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气温方面呈现着上升的趋势,降水则偏少。
三峡库区平均气温变化示意图
并且三峡工程的建设和水库的存在,基本只对附近20公里内的区域气温和降水有细微影响,想要影响到整个长江流域是不可能的,“小小的三峡水库”还没这么威风。
这时有人可能会说,那在三峡大坝和水库建成之前怎么没看到长江出现这种异常干旱的情况呢?实际上,这种干旱并不是没有,只不过那时候信息的传递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即使是有,许多人应该也未曾见到相关的报道。
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干旱面积示意图
再来看看指出三峡水库致使长江干旱的人又搬出了怎样的理由,原来他们认为三峡水库的存在会使水汽大量蒸发,而大气在受热之后就会膨胀上升,最终影响整个四川盆地的气候。
这种说法乍一看有些道理,实际上却是抓住了一个点,然后就开始凭空臆想。他们抓住的点正是三峡水库对水循环的影响,从而上升到了整个气候。但事实上,三峡水库所影响的水循环属于内循环,而内循环对整个流域内的降水影响只有5%左右。
水循环模式示意图
再者就像咱们在前文中提到的分析结果一样,三峡水库纵使会产生影响,也只会对大约20公里左右的区域内产生影响。至于在这之外的变化,还真不是它说了算的。
为了验证这一情况,专家还专门做了相关的数值模拟。
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不同季节,水库蓄水仅对附近2公里范围内的气温有明显影响;水库蓄水导致附近地区降水减少程度因季节有所差异,在冬季水库10公里区域内降水仅减少1%~2%;夏季水库10公里区域内降水减少程度小于5%。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十分有限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这些年三峡水库背的锅还不止有造成干旱这一个,长江流域内只要有些不好的变化出现,甭管是洪涝还是附近的地质灾害,都有人将三峡水库推出来当“替罪羊”。
不过如今,大家应该明白了,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在“以偏概全”,都2022年了,还有人坚持这种说法,只能说还是得多读读书。
“不要再甩锅给我咯!”
那么,既然三峡水库与长江的干旱无关,那致使长江出现干旱情况的元凶到底是谁呢?
致使长江干旱的元凶到底是谁?实际上,当我们回顾此前的异常高温和干旱事件,就会发现其实发生这种情况的不止有中国。从某方面来说,整个北半球都是“难兄难弟”,就像本来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北欧,都十分的炎热,温度一再突破极值。
因此,这种气候变化并不是局限在长江流域之内的,自然也不该让三峡水库来背锅。
极端高温已袭击了全球各地
在三峡大坝建成之前,长江流域也出现过大旱和洪涝事件,只不过那时候并未引起人们的关注。而根据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防洪抗旱减灾中心的主任吕娟描述,这次的长江干旱其实与此前2006年的大旱事件以及2011年的大旱事件都有着一定的相似性。
王文等人经研究发现1980年以前主要以冬季干旱为主,春季干旱主要发生在 1986~2000年之间,而1999~2008年之间则主要发生的为夏季干旱。2011年长江地区干旱,耕地干涸绝收
这种干旱一般表现为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而造成干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第一是大气环流,第二则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异常情况,最后是拉尼娜事件的影响。
咱们在前文提到三峡水库影响的水循环属于内循环,对降雨影响占95%的大气外循环在2022年就表现得十分差劲,在水汽输送不到位的情况下,长江各个流域内的降水都呈现出了断崖式下跌,这也是导致洞庭湖变草原的主要原因。
大气中的空气以大气环流的模式在移动
其次就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它是影响我国的以重要天气系统。它的面积大、强度强,就会导致流域内出现干旱的现象。对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何表现如此异常,大部分科学家认为是全球变暖在作祟。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深入我国
最后就是拉尼娜事件的影响,在水循环当中海陆间的大循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海洋状况的异常最终也会影响到陆地的气候降水。因此,科学家认为此前持续的拉尼娜事件,也算得上是长江干旱背后的元凶了。
研究表明,在拉尼娜事件爆发期,纬向沃克环流加强,经向哈德莱环流减弱;而在拉尼娜现象结束后,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降雨偏少,从而形成局部的干旱。拉尼娜现象示意图
综上所述,造成长江流域出现异常干旱事件的原因其实有很多,在这之中三峡水库的影响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并且按照全球变暖越来越严重的情况来看,未来长江流域出现干旱的概率将会进一步提高。
而三峡水库能做的,就是在丰水期按既定计划蓄水,然后在枯水期的时候对下游进行一定的补给。不过,在整个流域旱情持续的情况下,这种补水的影响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这么大。但不管怎么说,有总比没有好。
开闸放水时的三峡大坝
此外,之前四川和重庆的高温致使河流干涸、水电发电不足的情况也引起了人们的讨论。有些人指出为什么不让三峡水库给这两个地方“调水”,提出这种让人啼笑皆非问题的人,应该不明白“水无法向着高处倒流”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