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岳《酒楼秋望》赏析

探索者Ylr 2023-10-17 23:19:47

华岳《酒楼秋望》

作者:【宋】华岳

西风吹客上阑干,万里无云宇宙宽。

秋水碧连天一片,暮霞红映日三竿。

花摇舞帽枝尤软,酒入诗肠句不寒。

古往今来恨多少,一时收拾付杯盘。

赏析:

首两句,点明秋日登楼远望。“西风吹客”,用的是拟人法,把“西风”写得形象、生动,耐人寻味。“上阑干”点出登楼。与华岳同时的敖陶孙《小楼》诗云:“只有西楼日日登,栏干东角每深凭。”相较之下,便见此诗笔力简劲。第二句接写“望”字。“万里无云”是望中所见,又是“秋高气爽”的季节特征。“万里无云”,用现成之口语,写景色之特征,故能自然、生动,且有较强的概括力。“宇宙宽”是由“万里无云”而引出的感觉。既是天朗气清的写照,又是豪放襟怀的反映。白居易说“不羁天地阔”,盖只有具有豪放不羁之襟怀,然后始能感受到乾坤之大与宇宙之宽。

第三句写水天相连,是俯视所见,是就平地写的。水天一碧,把读者引向远方。第四句暮霞映日,是仰视所见,是就天空写的。日映霞红,又把读者引向更广阔的空间。这样,不仅写出宇宙之广阔,而且色彩鲜艳,生气盎然,与“水天空阔”者不同。那是由于南宋此时危而未亡,诗人当下的境遇与后来文天祥、邓剡所面临的情况不同。

第三、四句写的是楼外之景;第五、六句则回到酒楼,写楼中之事。宋代酒楼中每有歌舞。“花摇舞帽”,是花姿,亦是舞态;“枝”是花枝,亦是腰肢,语带双关。融花与舞为一体,加上“摇”“软”二字,更为生动,此处是“以乐景写哀”。

第六句写酒。有花有酒,对酒当歌,这时会想什么呢?上面写到宇宙之宽、风光之美,似乎“信可乐也”;然而当时是时运多艰之时,作者又是关心现实的有志之士,“酒入诗肠”,热情涌动,俯仰今古,万“恨”毕来,自然会慷慨悲歌。“句不寒”三字中,包含着说不尽、写不出的感时忧国的愤激之情。这句由景入情,由旖旎风光转入慷慨悲歌,大有“铁骑突出刀枪鸣”的味道。

第七句遥承前四句,点出“秋望”之感,言外写出忧时爱国之心情;第八句说“收拾付杯盘”,属愤激之语,是反语。爱国有心,报国无路,只好借酒浇愁,才是作者的本意。所以说“句不寒”,正在于此。这样的写法不仅总束全诗,而且有“曲终奏雅”之妙。

国势衰微,作者感事忧时,借登楼饮酒以排遣。然而,乾坤之大,歌舞之软,相引相激,反而更增“恨多少”之感慨。从诗来看,“事不接,文不属,如连山断岭,虽相去绝远,而气象联络,观者知其脉理之通也。盖附丽不相凿枘,此最为文之高致”(苏辙《诗病五事》)。此诗即有这种妙处。懂得这一点,对于诗歌欣赏,特别是对宋诗的欣赏,是很必要的。因为宋人的“以文为诗”,主要表现正在于此。

当然,这首诗也有不足之处。一是“日三竿”,如《齐书·天文志》云:“日出高三竿。”刘禹锡《竹枝词》云:“日出三竿春雾消。”苏轼《题潭州徐氏春晖亭》云:“曈曈晓日上三竿。”以上说法皆就晓日而言。苏轼《溪阴堂》中有“酒醒门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亩阴”句,亦非指斜阳。这里却用来与“暮霞”相映,就未免有“趁韵”之嫌。二是第五句过于纤巧,而第六句稍近粗放,特别是两者用在一起,并不协调,或者说“工力不敌”。华岳本是武人,所读之书及掌握的词汇比较有限,不能像苏轼、陆游那样博览群书、思路开阔、用词自如。指出这一点,对于借鉴古诗,应该是很必要的。

0 阅读:20
评论列表
  • 2023-10-18 05:09

    癸卯年九月初三夜小庄桥头所见》 九月今初三, 西南无月悬。 寒蛩鸣已住, 河面起白烟。 梧桐叶凋落, 菊芋花衰残。 悄悄雨来和, 向前还是还? 伊人桥上立, 偷偷望这边……

探索者Ylr

简介:一位有30多年教育工作经历的高校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