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梁人物|邵川:山东1992巡访散记

汴梁城下 2024-08-18 17:30:47

小时候就很向往记者职业,没想到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步入电视圈,走进记者群,一晃儿已有45个年头了。

这其中有喜悦,更有艰辛。参加过无数次大大小小的新闻采访,充满过激情,也有着幸福美好的回忆,但最难忘的一次,当属1992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五集大型电视纪录片《走向大市场--1992山东巡访》(作者时在央视驻济南军区记者站工作,任这部片子总摄影)。

接受这次采访活动任务十分突然,题材很大,涉及山东14年(1978--1992)的改革开放,拍摄是全景式的、立体的、难度显而易见。我和记者站的另两位记者徐海婴、王传德,新华社的一位文字记者谭道博,山东电视台新闻部的一位记者组成临时摄制组,开始了历经四个半月的长途跋涉的采访之旅。

从夏初到秋末,我们走遍了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北京213越野车的里程表记录了8万多公里的行程,188本录像带如实地记录了564分钟的鲜活视频影像,写就了山东省改革开放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和齐鲁儿女走过的通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艰难之路。之后产生的5集《走向大市场》和9集《山东九问》等系列电视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一套、二套黄金时间段播出,受到广泛的关注和好评,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区)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上图:坐北京213采访车到达兖石铁路的终点站石臼所留影,即后来的日照火车站)

(截图一:《走向大市场》片头)

(截图二:航拍的济南市区中心地带镜头)

第一篇:总编导要求“一周内读完80万字的背景材料”

1992年4月下旬,我受命到济南英雄山下的军区五所报到,准备完成一项军区首长下达的特别任务,年底前完成一部反映山东改革开放的电视系列片,用于对全区部队官兵进行改革开放教育观看,同时上报央视和山东电视台进行选题审报(最后成为中央电视台邓小平南巡专题节目计划之一)。面见总编导、军区记者站站长于长征,他的第一句话就是“一周内浏览完山东省体改委和计经委提供的全部80万字的背景材料,而后作出选题和拍摄计划”。“记住,要把记者的敏锐新闻眼光和军人的果敢作风结合起来,只许干好,不许失败!”时间紧迫,要求严格,我们只能抓紧搜集一切可利用的新闻线索和背景材料。材料阅读是泛泛的,也是枯燥的,但临阵磨刀绝对有用!

(截图四:通向临沂革命老区的兖石铁路)

第二篇:没想到去东明采访,被采访的人突然去世了

按照预定拍摄计划,我们采访的第一站是山东菏泽的东明县。东明县是与安徽凤阳县齐名的最早进入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县区之一,这个县的县委书记王玉德同志,就是倡导和推进农村“大包干”的县委主要领导。5月中旬,我们驱车到达东明县城,当行驶到县城中心广场时,突然发现四面八方的人流涌向一所普通的住宅院落。我们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当我肩扛摄像机顺着人群拍摄到院门时,门头上清楚的写着“王玉德同志永垂不朽”。我现场调整了预设方案,把一排排花圈,一群群悲痛的人摄入画面。那种干群之间血浓于水的情感,我至今都不会忘记!

(上图:在山东菏泽街头拍摄)

最后产生的成品节目,我们改变了原有的叙述方法,选择了人们向王玉德书记做最后告别的悲壮感人的场面作为第一集的开头,也是总片的开头。告别的画面上,我们用了醒目的字幕“没想到我们要采访的人死了”“我们的采访就从这里开始……”男解说员以厚重的声音叙说:“为官清廉40年的原东明县委书记同志离开了我们,十里八乡的老百姓一定要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这位东明县农村改革作出贡献的老共产党员的敬意……”。

第三篇:采访没开始,编导突然从镜头前滑下

在山东蓬莱县城不远的司家庄村,为了发展乡镇企业经济,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村领导海纳百川,广招贤士,陆续从全国各地招聘了一批中、高级科技人员,使本不起眼的贫穷村一时声名鹊起,成为名闻全国的农民“专利第一村”(当时已拥有各类国家专利12项)。

按电话约定,上午应到司家庄采访,不料遇上倾盆大雨。为了表示诚意,我们摄制组还是按约冒雨到达村里。村长大为高兴的把我们请到家里,执意要在炕桌上摆上酒菜,以农家特有的方式接受采访。村长准备的酒盅可不是一般的小酒盅,一杯不少于二两。采访前,村长提议先喝一盅热热身,可我们的编导(兼采访人)徐海婴本不会喝酒,但为了完成采访,二两白酒一饮而尽,村长倒很是兴奋地侃谈起来,突然,编导从镜头前滑落下去,但村长仍面对镜头侃侃而谈,采访竟十分自然。村长把山东人的豪气与司家庄人不拘一格的胸怀抖搂的淋漓尽致。

(上图:在昆嵛山雨中拍摄)

(截图五:下丁家村的老带头人-著名劳动模范、党支部书记王永幸)

第四篇:在下丁家落满尘土的展览馆找到了报道感觉

胶东半岛的昆嵛山中,有一个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就出名的全国农业学大寨的典型--下丁家。采访活动中,我们摄制组特意来到了当今的下丁家村。找到钥匙,打开尘封已久的下丁家学大寨展览馆大门,我们在陈旧的展室中和历史陈迹中寻找有价值的采访线索……

著名的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人大常委、下丁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永幸曾在艰苦岁月里,带领村民战天斗地,干出一番惊天地、泣鬼神的历史壮举。意志不倒,精神延续,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王永幸的儿子立足下丁家,接任新一任党支部书记,带领村民向着市场经济迈进。老典型,新作为,父子两代,共谱篇章。

在下丁家,我们找到了新的感觉。于是,我们抓紧拍摄了新型水库建成,下丁家的变化……在下丁家拍摄的最后一段镜头,反映的是年轻的新书记夜幕挑灯召开全村村民动员大会的场景。新一代下丁家的掌门人发出呐喊:“改革,才有出路!改变,才能发展!不改革,就是死路一条!”接着镜头一转,在阳光丽日下,一辆辆装满贴有下丁家绿色食品标记的车辆驶离村头,送往北方大国俄罗斯。

正是:山里有山里的风光,山里有山里的故事,山里的故事更诱人……

(上图:在下丁家村采访村民)

(截图六:改革开放后的昆嵛山乡村景象)

(截图七:在潍坊寿光蔬菜批发市场采访副县长)

第五篇:在长岛,为采访乐园村支书,我们花了整整两天两夜时间

搭乘蓬莱的轮渡到达了渤海湾中的长岛。长岛人按照“耕海牧渔”的新改革思路走出了一条致富路,1992年一跃为全国首富县,乐园村更是首富县中的首富村。我们驱车直奔乐园村。

乐园村的渔民主要靠养殖扇贝、鲍鱼等海产品发展经济,人均年收入达万元以上,最多的年收入超过10万元。家家住两层半的别墅,户户都有小轿车。乐园村的党支部书记蔡大俞是这个村的领头人,也是山东有名的农民企业家,同时也是拥军模范。不巧,我们到村,蔡书记却去韩国(此时我国与韩国还没有建立外交关系)进行商业谈判,原说搭下午的船回长岛。我们决定跟村长田兆增一起去接船,采访也想从码头开始。谁知一连接了两班船也没接到,最后听说蔡书记赶到最后一班船才回到岛上。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随着蔡大俞书记一起出海捕捞。这天风浪很大,船体上下摆动,我们第一次见识了海上捕捞,也饱尝了海上采访的艰辛。出海是疲劳的,但回放镜头,看到蔡书记和渔民捕捞的风采,着实让我们感到欣慰。

晚上正要就寝,村里的干事传来信息,告诉说蔡书记要组织凌晨装车。我们即刻携带摄像机和照明灯具,迅速赶往村海产品冷库。在海雾弥漫的夜色中,我们冻得瑟瑟发抖。一会儿,蔡大俞书记和田村长开着冷藏车过来了。我扛着摄像机在冷库内外穿梭拍摄。据冷库的管理人员说,这批海产品是香港方急催的货品,赶装是为了尽早运到青岛港上船。当一辆辆装满贝类、参类海产品的冷藏车启程时,天已经亮了……

(上图:在青岛街头采访拍摄)

(上图:在青岛至黄岛的船上拍摄青岛海滨)

第六篇:在青岛采访市委书记俞正声仅用了20分钟

青岛是我国的老牌轻工业生产基地,是山东城市改革的重点。在这里我们陆续采访了一些老企业的改造典型,如青岛啤酒厂、手表厂、照相机厂、纺织厂等,也采访了新兴的企业,如海尔集团、双星集团、红星集团等,我们对青岛的工业发展理念和新的工业布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市委宣传部的有序安排下,各项采访进行的很顺利。按照预定的采访计划,行期将至尾声,但重头戏--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采访还迟迟未能如愿。一天,市委办公室反馈信息,市委书记俞正声(后任中共中央常委、全国政协主席)准备在与两个外国代表团经济谈判的间隙接受我们的采访。

(上图:在黄岛国际大酒店工作照)

在我们下榻的黄海饭店接待室,我们如期采访了急匆匆赶来的俞正声书记。他一一解答我提出的问题,如市委、市政府办公大楼从城市中心栈桥附近东迁意味着什么?……俞书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口才很好。从俞书记进入接待室接受采访到起身告辞,采访持续了了20分钟。我也采用了一个长镜头拍摄。可以说,在整个山东采访中,对俞书记的采访时间是最短的,但质量却是最高的,效果也是最好的。

(上图:在开往沂蒙山区的列车上拍摄)

第七篇:提炼山东文化价值和山东精神,探求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

在巡访中,我们看到了山东独特的文化价值和精神风尚的优势。齐鲁大地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思想学说和文化风尚创造了不同区域、不同文化特质的地域文化,这些地域文化,支撑起坚实巍峨的齐鲁文化大厦。山东自古以来被称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是齐鲁文化、东夷文化、海岱文化交相辉映的传承之地。儒家所倡导的“和而不同”、“人性本善”思想塑造了山东人尊重差异、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

我们采访组一行确定在全片的第四部分重点讲述山东文化的弘扬和精神文明建设。

山东济宁和曲阜的领导接受我们采访时,曾讲到“孔孟思想”对山东人的影响很大,如“尊师重道”;如山东人的性格“讲究孝道,讲气节,重义气,好仁不争,忍辱负重”等。

山东烟台的主要负责领导还风趣的对山东、广东两地文化差异,理念差异做了分析和概括,“一是山东面对上级关于改革开放的指示,采取优选法,看哪个文件更有利于山东发展;广东呢,是采取排除法,不一定非要按文件条款办,另辟蹊径,或许能走出新路。”“二是山东人面对人才引进,一般是条件准备好了再引进;而广东是先引进了再说,其他保障条件慢慢积累。”“三是对引进资金,山东考虑仁义在先,讲程序,讲规矩;而广东人考虑先挖过来再说,更考虑现实。”

山东省副省长强调说:“山东有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有发展后劲,有良好的思想风尚。我们在抓开放和改革时,既注重经济发展,也注意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抓好!既要大力引进外资,也要盘活内部资金流动。要抓好胶东沿海地区的新型理念向鲁中、鲁西南、鲁西北地区流动,让山东形成全省一盘棋,优势互补,理念互相渗透。让沿海地区带动内陆地区!”

山东是盘大棋,中国更是一盘大棋。可喜的是进入新时期的山东领导,又一次清醒地提出,推动齐鲁文化的传承发展以培育新时期山东精神为主要目标。

相信具有浓厚历史文化传统的山东人一定会在新时期表现出新的精神风貌、价值取向、道德追求和胸怀气魄!

(上图:在曲阜孔府、孔庙、孔林拍摄后留影)

(下图:在威海采访第一批国外海员参观团)

(截图八:十四大开幕时,我们在直升机上航拍)

第八篇:中共14大在北京开幕时,我们正飞翔在山东的万里长天

1992年10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14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此时,我们摄制组正飞翔在山东的万里长天。这是我平生第二次航拍。济南军区空军专门派出由直升机飞行团团长亲驾的米-8直升机,在距离地面600米-1000米处飞行,齐鲁大地胜景尽收眼底。

美丽的母亲河(黄河)在进入山东时拐了个大弯儿,形成了一片冲积大平原;东岳泰山显得格外挺拔秀美;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的古建筑群错落有致;济南新建的城市中心立交桥拼成一个环形的绿色图案;青岛的红瓦、绿树、碧水形成了红绿蓝和谐的组合;沂蒙山连绵的山脉披上茂密的绿装;沂水河蜿蜒崎岖流向远方;胜利油田的钻塔在海水的映衬下熠熠闪光;黄河与大海“亲密地拥抱”……连续三天的航拍,我们饱览了山东的大好河山,更是直观的感受到改革开放给齐鲁大地带来的巨大变化。

航拍最后一组镜头是拍摄东营黄河入海口的壮美景象,也是我们山东之行中最让人醉心的时刻。

下午五时许,飞机在黄河入海口的上空盘旋,太阳的斜照使河水和海水染上一层暖暖的金色。当飞机盘旋到河、海两水交汇的纵向角度时,我用摄像机记录下历史的瞬间--母亲河黄色的河水与渤海湾蓝色的海水“热情相拥”,呈现出一条黄、蓝相交的美丽线条,这不正预示着山东乃至中国坚毅勇敢走向改革开放后辉煌灿烂的明天吗?

为纪念大型系列电视节目《走向大市场-1992山东巡访》新闻采访活动32周年而作。

《走向大市场--1992山东巡访》央视播出版和山东电视台播出版为5集,分为乡村、市场、城市改革、精神文明建设、对外开放五部分。

本文作者:邵川,1972年应征入伍,先后在陆军第17军、信阳步校、武汉军区陆军学院、武汉军区司令部、陆军第20集团军司令部、济南军区政治部任职。主要从事军事训练、军事教学和影视制作工作。

转业后,陆续在电视台、广播电视报社任职,后在河南高校从事影视艺术教育17年。

1992年参加由中央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联合拍摄的反映山东改革开放的电视系列片,担任总摄影。

0 阅读:1

汴梁城下

简介:汴梁城下大鱼号,展现古城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