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球迷为什么会喜欢上一名球员?除了出色的战绩之外,这名选手所展现出来的一些个人特质,需要吻合球迷的所坚持或者期望的价值观。
从兹维列夫出道以来,我一直试图让自己努力喜欢兹维列夫,但确实也一直都没那么喜欢。一方面兹维列夫场上莫名的脾气,会让我这种性情温顺不暴力的人不适,另一方面兹维列夫此前频频在关键时刻掉链子的表现,也很难给我以精神寄托和支柱。
然而从去年美网决赛和蒂姆那场“让冠军”大战之后,兹维列夫确实展现出了各种各样的转变,摔拍次数明显少了,关键时刻的双误少了,甚至过去根本没法看的网前,偶尔开始有些神来之笔了。
当然这一年里,兹维列夫的生活也发生着剧变,前女友指控的家暴事件阴霾尚未散去,现女友就生下了两人的孩子“喜当爹”。在这样的纷纷扰扰中,兹维列夫能打出职业生涯最出色稳定的一个赛季,并在年终总决赛决赛中连续击败德约和梅德维德夫夺冠,实属不易。
有人说成为父亲之后的兹维列夫长大了,但我更同意德约科维奇的说法。世界第一在社交媒体为兹维列夫的冠军喝彩:兹维列夫在球场内外都度过了艰难的一年,我知道网球对我的成长有多大的帮助,所以我非常高兴看到他今年所取得的胜利。
网球顶尖选手们除了彼此间的口水仗,几乎没有特别严重的道德瑕疵,这一方面来自这项保守的“贵族”运动领域一直秉承的价值观。也许在篮球场上,一个球场或者生活作风有问题的球员,依然可以获得各种追捧,但是在网球世界里,看看克耶高斯的下场就知道了。
另一方面,从年初到年尾,几乎没有太多休息的冗密赛程,也让选手没有太多时间心猿意马。所以值得庆幸的是,兹维列夫选择了网球,这项运动的紧箍咒让他并没有太远地偏离航向。
去年美网之后,我失望地写过这样一段文字评价兹维列夫:有时候你觉得兹维列夫是个熊孩子,场上脾气不小,但这种脾气却无法引发一种血性。一如生活里那些熊孩子,其实只是被惯坏了,他们的“撒野”仅限于被纵容的安全范围里,一旦被扔到大场面就变成了怂孩子。
拯救所谓的熊孩子,只能靠残酷现实的磨砺。在历经了球场上多次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惨剧之后,兹维列夫应该也逐渐明白,除了在你的父母面前,任性无法帮你讨到任何便宜,还会让你丧失对心智的控制能力。而当你学会控制你的性格和品性,你才能重新掌控比赛和球场。
所以,我们送孩子去学习网球,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他们从小就建立规则意识。在体育这个相对非常公平的环境里,能放下自恋的中心,去感知为人处世的边界;放下对权威的依恋,用努力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但不得不说的是,兹维列夫对职业生涯还是有梦想有要求的,单凭这点就依然是孺子可教的。所以他让自己从那些生活里的破事中抽身出来,从技术和心态都打磨自己以适应这个巡回赛的底层逻辑。
一个运动员有缺陷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停滞不前,兹维列夫这一年的进步还是让人看到了希望。当然,也希望他的生活因为网球而慢慢更有秩序。
当然,在兹维列夫对阵梅德维德夫两盘接近胜利的时候,我依然观察到了他发球局细微的心理波动,他内心的疗愈依然还有漫长的过程。而梅德维德夫虽然蛮擅长相持,但其实他的体能储备就如同他瘦削的身型一样薄弱,澳网的高温弄不好又会让他像东京一样枯竭。这些都是他们想在明年阻击德约的变数吧~
说别的没用除非小兹维列夫在大满贯决赛里击败德约夺冠才有说服力
小滋味还是得取得大满贯突破,要不然也就男版沃兹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