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散文:临海青团

老林说车呀 2023-03-16 08:35:57

“寒食青团店,春低杨柳枝。酒香留客在,莺语和人诗。”又是一年的清明时节,在老家临海,清明节应该家家户户都要做青团(咸味)、青饼(甜味)并带上它,去祭拜先祖。清明是神圣的祭奠祖先的节日,而清明啜(吃)青团则成为节序流传中那一份值得我眷恋的乡土情结。

让《舌尖》导演陈晓卿赞不绝口的临海青团,到底怎么做的呢?《台州府志》记载:“清明,采菁草杂米面为饵,谓之‘青饼’。盖青性温,可不热食也。” 青团?顾名思义,还真是“青”做的。临海的“青”有两种:一种方言叫“绵青”,学名“鼠鼬草”。有对生的圆形叶片,叶与茎长有白色小绒毛,开小黄花;另一种我们叫它“花青”,有淡淡的清香,是青蒿的幼苗或嫩芽。用这些青团原料是我们临海的特色。江南其他地方有的采用浆麦草,有的采用马头兰,青艾汁也有用其他绿叶蔬菜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 采“青”归来,采摘后洗净放在镬里先汆一汆,同时加少量的食用碱,保持鲜绿的色泽,焯好水后,晾后拧干捣汁用温水拌糯米粉、晚米粉(比例6:4),把绿绿的面团和均匀。经过揉、摁、搓,然后放石臼里反复捣,据说这样蒸制出来的青团才筋道。最后将事先切粒炒熟备用的咸馅:咸菜、豆腐干、猪肉、笋、虾皮……也可爱啥加啥;或甜馅:豆沙/红糖包进绿色的“青团皮”,临海青团的外形那可就多了:可以做成“大饺子”似的形状,可以做成波浪纹的,还可以从饼印师傅那里买饼印,在印模中刷一层素油,把青团塞进去压一压,然后翻过身在桌子上一敲,带有精致花纹的“临海青团”便横空出世。青团一般都是蒸着吃,在每个青团底下放一片粽箬或青餣箬以免在蒸的时候粘在蒸笼里,因此炊巾上每每都留有清淡却悠悠的青草香气。刚蒸出来的青团软软的糯糯的,筋道又带着馅的香甜气息,沁人心脾。

“清明长长节,做到端午歇”,清明一天,寒食节一般为三天,但临海的民间清明祭祀活动可以延迟到端午节或春麦收割后,这里面有两种说法:一说是清明时节,正值青黄不接,旧时民间无力操办祭品,到春麦收成后才赶着“做清明”。另一种说法,与戚继光在这一带抗倭有关。据说当年村中男子都随戚家军抗倭去了。到清明节时,有人提出要回家上坟,将领们为不放松节时防务,就让他们轮流回家上坟,直到端午左右,全村人才全部过完了清明,此时抗倭也取得了胜利,从此沿袭下来。

不过现在临海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而更多地被人用作春游食品。啜上一口香甜不腻的临海青团,不管从色彩还是到口感感受到的都是春天气息以及这些藏匿在春日美食中的对平凡生活的热爱。

审阅:郭亚萍

简评:文章详细叙述了“临海青团”这一美食的含义、所用食材、味道、制作程序等,语言简洁流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临海青团”的情感、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生活的热爱。

终审:严景新

作者:陈心忠,在《台州日报》,《塔里木日报》,《化学教育》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80多篇;文学作品发于知名微刊《作家》《中国乡村》《世界作家园林》《家乡》《天安门文学》《现代作家文学》等。

:卜一

每日刊发作品优选纸刊《中国乡村》杂志,凡上刊者免费包邮赠送样刊

投稿必须原创首发,投稿邮箱:zxmtth@126.com

声明:本文为中乡美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0 阅读:5

老林说车呀

简介:资深汽车自媒体平台,有用、有料还好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