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为何先叛丁原,后杀董卓,是因为天生狡诈反复吗?答案不简单

图说三国 2019-05-03 22:00:32

(图说三国·谈天说地·第1011期 图文/姑苏寒山)

提起三国名将吕布,可能很多人首先会赞叹他的骁勇,不过其中大多数人,应该都会很快想起,他“三姓家奴”的骂名,从而开始唾弃他。这一点,从同为三国名将的关羽,如今受黑白两道供奉,关林和关庙都香火旺盛,吕布的墓,却隐藏在农田间,几乎无人问津,也可见端倪。毕竟,吕布生前的很多行为,对于国人而言,是难以接受的。

例如,最初的时候,他“以骁勇给并州”,而且受到了并州刺史丁原的厚爱,《三国志》中提到,丁原对“大见亲待”。可是,当他随丁原入京之后,受到了董卓的利诱,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手刃丁原,用自己伯乐的首级,当作了投名状。这么无情的人,按理说应该是令人忌惮的,可是吕布“便弓马,膂力过人”,这样的武艺,太让人有安全感了,所以,董卓不仅对吕布非常放心,还时时让吕布跟在自己身边,甚至与吕布誓为父子。

然而,权倾朝野的董卓,也没能一直享有吕布的忠心,当王允等汉室旧臣,准备对他动手的时候,联络了吕布。吕布虽然表面上迟疑道“奈如父子何”,却很快就同意了手刃董卓一事,并亲自策划,亲自参与。可笑董卓在临终之前,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大呼“吾儿奉先何在”。

除了背叛过丁原和董卓之外,在落难之时收留吕布的刘备,也被吕布趁人之危,夺走了唯一的栖身之地;一直把吕布当盟友的袁术,同样遭遇过吕布的背叛。如此看来,吕布受到国人的唾弃和鄙夷,好像并不冤枉。那么,他为什么要反复背叛呢?是因为他天生奸诈反复,脑后有反骨吗?

小编认为,答案是否定的,吕布看似有勇无谋,是一个非常容易被人忽悠,根本没有忠义之心的人,但是他的每一次背叛,都恰好能够让自己更进一步,仿佛是提前算好的。例如,他原本在并州时,赢得了丁原的赏识,前途无量。可是,随丁原入京之后,追随这样忠于汉室的忠臣,很难更进一步,甚至很可能被彻底抹杀,所以他冒天下之大不韪,杀害了丁原,并投靠了董卓。

董卓权倾朝野的时候,他跟随在董卓身边,哪怕在别人看来仅是一个走狗也无所谓。可是,随着诸侯联盟反抗董卓,将其逐出洛阳,随着汉室旧臣的密谋,吕布意识到,可能快要变天了,再加上董卓本身喜怒无常,对吕布也有一些猜忌,所以吕布又背叛了董卓,替汉室除掉了这一奸佞,如果没有后来的文和乱武,他可能就此洗白了。

再之后,他对刘备忘恩负义,是屈居小沛太过憋屈,想要寻找东山再起的机会;背叛盟友袁术,是因为当时的朝廷能够给他更大的利益,而且身边的心腹,早已向朝廷倒戈,如果继续与袁术勾结,很可能会面临朝廷的征剿,等等。

通篇分析之后,我们不难不承认,吕布虽然一直被认为是有勇无谋的典型,实际上他却同样是一个合格的枭雄,否则他不可能成为一方诸侯,甚至让刘备、袁术等人吃闷亏;否则也不可能,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还能虎步江淮,让袁术鼠蹿寿春,等等。他之所以被国人唾弃,是因为他的行为,并不符合我们对道德的要求,也不符合我们的国风和风骨。

而日本人之所以将吕布作为,自己民族最推崇的武将,是因为吕布的所作所为,符合日本的文化,毕竟岛国人一直以来,也像吕布一样,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让自己更进一步的机会,为了达成这一目标,他们不太在乎所谓的道德,因此可以对大国卑躬屈膝,也可以对一衣带水的友邦背后捅刀子,甚至不惜发动侵略战争。

本文所有资料均来自于《三国志》《三国志集注》等书,小编保证内容之真实性,同时无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2 阅读:25

图说三国

简介:热爱三国历史,愿意用图文阐述三国雄伟壮观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