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上周末闭幕的第二届外滩金融峰会,成为了新闻热点。
抛开具体的争鸣与碰撞,这届峰会之所以会吸引如此多的目光,就是因为中国的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的交融,达到了一个历史最高潮,也可以称作是到了一个转捩点。其标志,就是蚂蚁金服与京东数科冲刺登陆资本市场。
特别是后者,用仅仅7年的时间,便实现了从从数字金融模式到金融科技模式,再到数字科技模式的升级,并有望成为A股的“数字科技第一股”。可以说,京东数科的高速成长,完美诠释了中国的金融行业与科技行业碰撞与融合的历史潮流。
近日,上交所披露了京东数科对于科创板上市首轮问询函的回复。问询主要集中在京东数科的实际控制权、对京东集团的依赖度、三大核心业务的具体结构、同行业可比公司以及政策影响等,京东数科分别给予了回复。
如果说招股书揭开了京东数科的神秘面纱,那么对问询函的回复则凸显了京东数科在数字科技赛道中的独特性存在,也是我们理解当下中国金融与科技,与实体产业数字化碰撞的最佳范例。
01
独特性之一:全覆盖,B2B(G)2C
正如支付宝脱胎于淘宝一样,京东数科或成为“数字科技第一股”并非偶然。
多年以来,在《财富》杂志500强榜单中,京东一直是中国营业额最高的电商平台,庞大的营业额衍生了庞大的金融服务需求,但这还仅仅是京东数科崛起的原因之一。
实际上,在移动互联网如火如荼发展十年之后,科技与商业的基础架构日趋完善,中国早已经进入了司司皆可做电商、人人皆可带货(通过直播、社群和微商等)的时代。也正是在这一背景之下,京东才显现出了自身的独特之处。
早在2018年,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就非常坚定提出:
“京东不是一家电商公司,而是一家用技术来打造供应链服务的公司。”
京东的供应链服务属性最鲜明的代表,就是京东用十余年时间建设的京东物流体系。京东物流的效率与口碑,在国内首屈一指,即使是阿里也是处于追赶过程中,更毋庸提其他的电商平台。
京东自身的这种独特性,决定了京东数科的发展道路,势必与绝大部分传统的金融公司和金融科技公司不同。
经过7年发展,京东数科从数字金融模式到金融科技模式,再到数字科技模式,历经三个战略发展阶段。而实现这种升级的前提,是借助于京东集团在物流和零售领域已经构建的生态体系和先发优势,京东数科沉淀了大量用户、数据、技术和行业洞察,积累了为企业客户深度定制化解决方案的能力;进而,京东数科将这种能力拓展到了京东生态以外——将全产业链数字化解决方案拓展至金融机构客户;基于商业企业、金融机构的服务能力,京东数科开始向政府机构、线下媒体等更多实体产业领域拓展。
实际上,根据招股书,京东数科将其主营业务划分为金融机构数字化解决方案、商户与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解决方案三大块,实现了ToF、ToB、ToG的全覆盖,并且在每一个领域都取得了高速增长。
比如,在营收占比为41.48%、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0.51%的金融机构服务领域,京东数科服务于600家银行、保险、基金、信托、证券等金融机构,1000多家资管科技注册机构。累计为他们带来了超200万个人存款用户,超过2200万个人和小微企业贷款用户以及超过1000万张的信用卡发卡量,超7000亿个人及小微企业存款,超17000亿个人及小微企业短期贷款;累计为基金公司、证券公司带来超过6700万个人理财产品用户,累计为保险公司带来超过4500万个人保户。
再如,在营收占比5.57%、营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39.05%的政府及其他客户数字化服务领域,京东数科服务了超过40家城市公共服务机构。基于智能城市操作系统,京东数科在雄安新区构建起城市级别的数据底座“块数据平台”,成为全国的“数字化孪生城市的标杆”;还为南通市政府建立了市域治理现代化指挥中心,成为“全国市域治理现代化标杆”;将王府井步行街打造为 “中国首条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商业街”。
不难看出,京东数科的业务经营与增长,是基于多业务模块协同,其商业模式,不仅并非主要依赖于京东集团,而且亦非蚂蚁金服那样的通过一站式、中心化分发的支付宝APP来提供数字生活服务。
京东数科已经彻底转变成为了一家新型的产业数字化服务公司。
02
独特性之二:长期主义,彻底数字化
京东数科的前身京东金融,诞生于2013年。也正是从2013年起,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了“大跃进”阶段,校园贷、现金贷、P2P等模式风生水起,随随便便做一个公司就能融到钱并估值上亿美元。
而在成立之初,也有一种声音在行业流行,那就是用手中的牌照“躺着赚钱”,这个思路的延长线就是金融控股公司。其实,不管是以钱生钱,还是牌照租售,都是互联网金融时代普遍的业务模式。
对比之下,京东数科并没有走上述捷径,而是选择了一条生态外赋能输出、助力实体经济成长的长期主义道路。
以金融为核心还是以科技为核心?
这其实就是京东数科与大部分同时诞生的金融科技公司的区别。做一个比喻的话,这种思路差别颇似微软与苹果。那些依靠手里牌照“躺着赚钱”的公司,很像是率先出发的微软,致力于打造能上网的手机;而京东数科则是一鸣惊人的苹果公司,能够走出舒适区,打造出具备通话功能的掌上电脑。
实际上,就在京东金融含着“金钥匙”出生后不久,京东金融CEO陈生强就发现,中国其实不缺一家科技能力很强的金融机构,而是缺少一家能够服务金融机构的科技公司。
于是,在生态内业务发展两年企稳之后,陈生强用了9个月时间,说服同事,将业务由金融向科技转向。
(京东数科CEO陈生强)
这个判断最终推动京东金融完成1.0到2.0的升级,即把自己的技术能力输出给金融机构,让业务模式从B2C转变为B2B(G)2C,也让自己从一家数字金融公司变成了一家科技公司。
实践证明,京东数科为自己选择的生态外赋能输出、助力实体经济成长的长期主义道路,才是最有价值的道路。
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的统计,中国产业数字化规模从2016年的17.39万亿,占GDP比重23.3%;增长到了2019年的28.75万亿,占GDP比重29%——三年增长了11万亿以上。
2020年,随着“实体经济新旧动能转换”、“新基建”等宏观概念与政策的提出,京东数科所代表的通过科技创新来服务数字经济基础设施道路,正在越来越凸显出价值。
值得一提的是,京东数科提供的这种科技服务,并非是帮助各类客户进行小修小补,而是帮助其将供应链到基础设施的各个环节,进行彻底数字化的改造。
具体来说,京东数科打造了独树一帜的产业数字化“联结(TIE)”模式,致力于为客户提供“科技(Technology)+产业(Industry)+生态(Ecosystem)”的全方位服务,使客户获得全面的价值增长。
京东数科与中储股份的合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传统大宗商品物流与数字时代明显脱节,“纸质仓单”非透明化、非标准化等特性极大限制了其金融属性的发挥。站在银行角度,中小微企业信用审核成本过高,囿于技术手段和成本控制,推进大宗商品行业供应链金融存在“掣肘”。
利用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科技,打磨出一张大宗商品领域的“数字化放心仓单”,形成金融机构认可的资产,帮助中小企业通过区块链仓单质押实现融资,成为头部科技企业的发力方向。
2020年7月17日,中储数科(京东数科与中储股份的合资公司)打造的“大宗商品供应链协同平台”——“货兑宝”,与建行青岛自贸区支行、中储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分公司共同合作的首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仓单质押融资在“海陆仓转现货仓”的业务模式中放款成功。
京东数科通过产业数字化,使得金融和大宗商品产业两个领域基于“数据”这一新生变量产生更紧密的场景联结,使得金融服务可以更早、更有效地介入到大宗行业增长模型中去,真正将金融机构的服务半径延伸,同时帮助大宗商品企业获得更便捷、优质的金融服务。
03
结语
实践证明,2013年前后诞生的大部分互金公司,模式都是“B2VC”,并没有给实体经济带来多少增量服务。相反,很多当时崛起的明星互金公司都以跑路或立案收场,即使几家早早登陆美国资本市场的明星公司,现在也在业务转型定生死的悬崖边缘挣扎。
而京东数科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不追求短期的泡沫型增长,而是笃定要做行业最苦、最难、但最长久的生意。正如在回复上交所问询函中所阐述的那样,在这条长期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既脱离了对京东集团生态业务的过分依赖,也没有成为金融控股公司。
今天,有望成为“数字科技”第一股的京东数科,正致力于成为产业数字化领域的“首席增长官”,通过推动产业数字化,打破旧的行业边界,创造新的连接机会,持续促进实体经济的效率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