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美国排名第16位,拥有资产2120亿美元的硅谷银行,突然被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DIC)接管,宣告破产。随后连锁反应波及全球股市,美国银行股普遍暴跌,金融界出现巨大震动。这是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最大的一家银行破产事件,很多人预测硅谷银行是否会成为第二个“雷曼兄弟”,并因此引发全球系统性金融危机。
硅谷银行成立于1983年,上世纪90年代美国加州硅谷高科技产业兴起,出现了一大批急需资金的初创公司。于是,硅谷银行的经营策略便是服务于初创企业和风投机构,从它们身上吸收存款,后期业务范围扩大至为风投基金提供银行融资业务。在这样的背景下,硅谷银行业务遍布北美、亚洲和欧洲,FACEBOOK、Twitter、思科(Cisco)、Ring、Beyond Meat和Shopify等公司都曾是其客户。
可以说,硅谷银行是科技时代下的金融产物,和风投基金、科技公司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这些年硅谷银行的资产扩张显著快于同行,随着美科技股股价暴增,硅谷银行的客户存款从1020亿美元激增至1890亿美元。
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美国为了复苏本土经济开始持续降息,甚至降到了“零利率”,意思就是说储户存款,银行是不需要支付利息的。硅谷银行拿这些几乎没有成本的存款购买了大量1—5年期无风险国债,年收益只有1%,且必须到期后才能取出,一旦提前收回不但没有利息,本金都会有损失。
成本为0,年收益1%,近千亿美元本金投资无风险国债,这一年下来也有好几亿美元的收益,看着就是一个稳赚不赔地买卖,但事情并没有沿着预想的方向发展。2022年之后,为了应对通胀,美联储开始加息,从零利率一路加到了4.5%—4.75%,这也就意味着硅谷银行要向储户支付巨额利息,购买国债到头来还赔了3.5%—3.75%。
疫情之后,科技行业遭遇寒冬,面临前所未有的艰难处境,因为本身就是烧钱的行业,再加上业务收缩,营收骤减,导致风投和科创企业不断消耗存款来维持公司正常运转。
一边是源源不断地机构储户提现,一边是1—5年期无风险国债没有到期,美联储加息增加了银行资金成本,因此硅谷银行就出现资金流动危机,短时间内是可以维持的,无外乎拆东墙补西墙。但市场是敏感的,硅谷银行即便损失18亿元,也要抛售210亿美元证券的做法,彻底引发了市场巨大的恐慌,紧接着面临的就是严重的挤兑风险,仅3月8日一天,提现转移申请就超过了420亿美元,而硅谷银行账面可用资金才100多亿美元。
正是由于硅谷银行储户群体的特殊性,其破产带来的“次生”危机引发着不少担忧。彭博社12日报道,包括红杉资本在内的约125家风投公司签署声明,呼吁限制该银行倒闭的影响,并避免科技公司可能出现的“灭绝级事件”的一部分。
如果硅谷银行宣布破产后没有后续解决方案,那么将会对美国一整个科技行业造成致命打击,甚至出现大量公司倒闭潮,国运开始衰退,这些无疑是美国不愿看到的。当地时间3月12日,美国财政部、美联储、FDIC发布联合声明:从3月13日周一开始,储户可以支取他们所有的资金,与硅谷银行破产有关的任何损失都不会由纳税人承担。目前,硅谷银行已经重新任命首席执行官,并逐渐恢复相关业务的开展。
美国官方的及时出手,让硅谷银行避免成为第二个“雷曼兄弟”,回顾此次事件,疫情后的美联储为了本国复苏经济进行频繁的货币政策调控,银行成为风险承担者。表面上是硅谷银行管理资金池的过快膨胀以及不当的投资策略,其实是美联储为转嫁危机过度干预市场,自食恶果。
从硅谷银行的资金使用情况来看还算是比较中规中矩的,可供出售证券的规模为261亿美元,其中161亿美元为美国国债,66亿美元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14亿美元为商业抵押贷款证券(CMBS)以及11亿美元的外国国债。持有到期证券的规模为913亿美元,也都有美国政府的担保。这样的资金结构尚且不能幸免,那么其他银行也要引起注意了,美联储也该认真审视自身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