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德军迅速对波兰发起进攻,随后德国空军对波兰首都华沙实施了猛烈轰炸,迫使波兰政府撤离至卢布林。在历经短暂停留及普里皮亚特沼地卢茨克的稍作调整后,波兰总统莫希齐茨基及其内阁成员于9月14日抵达扎列希基,该地邻近罗马尼亚边境。
9月17日清晨,获悉苏联红军越过波苏边界的消息后,莫希齐茨基总统果断决定撤离波兰。当日夜晚,他与尚未出境的部长们一道,经由库特越境进入罗马尼亚。
随波兰政府转移的多数外交使节,包括英法两国大使,亦在总统离境后不久,相继离开波兰国境。9月18日,波兰驻伦敦与巴黎的大使联合发布正式照会,强烈谴责苏联的侵略行为,并保留政府“依据有效条约呼吁盟国履行义务”的权利。同日,英国政府发表官方声明,基于苏联政府的理由,认为其进攻波兰的行为“无法被接受”,并重申政府将“在全国支持下,坚定不移地履行对波兰的承诺,全力投入战争,直至达成目标”。次日,英国首相在下议院重申了这一立场。法国政府虽表达了继续支持波兰的意愿,但其声明较为含糊。面对德国的强大压力,罗马尼亚政府于9月20日宣布,将按照德国要求拘留波兰领导人斯米格威-雷兹至战争结束,同时限制非政府官员的平民难民离境。莫希齐茨基总统进入罗马尼亚后不久,即放弃了在法国重建政府的计划,转而探索其他途径以维护波兰共和国的主权与独立。
9月29日,波兰政府面临新的决策节点,标志着其抗击外侮、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进入了更为复杂与艰难的阶段。巴黎出版的波兰官方媒体《波兰箴言报》依据宪法规定,正式宣告瓦迪斯瓦夫·拉奇基耶维奇——前波兰参议院议长,为现任波兰总统莫希齐茨基的合法继承人,同时确认莫希齐茨基于9月30日辞去总统职务。紧接着,拉奇基耶维奇于同日在波兰巴黎大使馆庄严宣誓就任波兰共和国总统,并迅速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新政府,西科尔斯基将军被任命为首任总理,其内阁成员广泛吸纳了不同政治观点及社会各阶层代表,以确保政府的全面性与包容性。此新政权的建立迅速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包括波兰的西方盟友及美国政府的正式承认。美国国务卿于10月2日宣布,美国将维持与巴黎波兰政府的外交关系,进一步巩固了新政权的国际地位。为便于运作,波兰政府随后决定于10月底将总部迁往昂热,并通知各国(除德国与苏联外)的华沙原驻使节前往昂热建立新的外交联系。
波兰流亡政府自成立之初,便坚决摒弃战前政策,通过一系列行政命令展现其革新决心:恢复受迫害政治领袖的名誉,调整军事领导层,西科尔斯基接任波兰武装部队总司令兼军队总监职务,并解散旧议会。这一系列举措标志着波兰流亡政府与过去政策的彻底决裂。11月末,拉奇基耶维奇总统向全国发表广播讲话,承诺战后波兰将致力于保障个人自由与权利,推动社会改革,为波兰人民描绘了一幅充满希望与自由的未来图景。同时,政府通过西科尔斯基总理在内阁会议上的声明,明确指出战前政权的不作为是波兰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进一步巩固了新政权的合法性基础。为捍卫波兰的主权与利益,波兰流亡政府不仅正式抗议德国与苏联对波兰领土的非法侵占,还积极筹划波兰武装力量的海外参战准备,力求在陆、海、空三域对德作战中发挥作用。这一系列努力,彰显了波兰流亡政府维护国家尊严与民族独立的坚定决心。在确立拉奇基耶维奇为波兰流亡政府总统之日(即9月29日),波兰官方立即发布了首份公开声明,重申了对波兰国家主权的坚定维护。同日,波兰驻伯尔尼使馆亦发布声明,明确表明波兰政府不会认可任何超越必要行政管理范畴、旨在侵占波兰领土的行动。
次日,波兰政府向所有保持外交关系的国家递交了正式抗议书,强烈反对9月28日德国与苏联之间的边界协定。进入10月后,波兰流亡政府持续向国际联盟及其成员国发出抗议,反对德国与苏联对波兰的瓜分计划,特别是针对维尔纽斯被划入立陶宛版图一事,以及基于希特勒1939年10月8日指令,波兰西部省份被并入德国的行径。面对苏联在占领区内举行的选举及白俄罗斯、乌克兰国民议会作出的并入苏联决议,波兰政府再次重申其对相关领土主权的保留立场。值得注意的是,尽管法国与英国政府未直接参与抗议苏联收回1921年前被波兰占领的土地,但它们表达了对波兰政府关于1939年德国命令无效性主张的支持,即该命令不得剥夺波兰对其西部省份的合法权利。
1940年4月17日,英国、法国与波兰政府在伦敦与巴黎联合发表重要宣言,呼吁全球正义之士正式且公开地谴责德国政府及其代理人在波兰占领区的非人道行为。该宣言不仅揭露了德国对人权与财产权的严重侵犯,还着重指出德国违反了1907年《海牙公约》第四号议定书,即在战争期间非法并吞波兰共和国领土至德国版图内。与此同时,波兰流亡政府在新政权构建初期,便着手在国外重建波兰军事力量的初步工作。9月25日,波兰驻巴黎大使卢卡谢维奇发布动员令,号召所有在法或途经法国的波兰籍适龄男性公民应征入伍。短短两周后,比利时境内的波兰侨民积极响应,前往法国加入军队。
至10月底前,这一努力已初见成效,为波兰未来的抗战复兴奠定了军事基础。波兰侨民积极响应号召,从英国赴法国参与军事服役。波兰总理西科尔斯基于十月伊始重申,重振波兰武装力量为其政府首要议程,并计划于加拿大发起征兵倡议。次年1月4日,西科尔斯基与法国总理达拉第正式签署协议,旨在法国境内重建波兰军队,包括组建多个波兰师(含炮兵与摩托化部队),作为独立力量由西科尔斯基统率,并在盟军体系内占据特定位置。二月中旬,法波双方进一步签订补充协议,明确了波兰空军的重建事宜。
与此同时,1939年11月25日,西科尔斯基在伦敦访问期间,与英方就波兰海军与英国皇家海军的合作达成了协议。波兰三艘最新式驱逐舰于战前八月末被派往英国海域,而“奥泽尔”号潜艇则在历经艰险从塔林脱逃后,于10月14日安全抵达英国。至1940年5月初,波兰海军人员的数量已超出幸存舰艇的编配需求,英国政府慷慨提供一艘驱逐舰供波兰军官与水兵使用。
随着法国战局急转直下,波兰流亡政府于1940年6月第三周从昂热迁至伦敦,总统拉奇基耶维奇于6月20日抵达,受到了包括英王在内的国家高层礼仪接待。为持续抵抗纳粹德国,西科尔斯基与丘吉尔迅速达成协议,通过英国海军将数千名波兰士兵转运至英国本土,从而开启了在英国土壤上重建波兰军队、继续战斗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