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中国车企在俄罗斯遭遇滑铁卢了!
最近,俄罗斯消息报丢出一枚重磅消息:多个中国汽车品牌,可能在2025年退出俄罗斯市场。
中国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不是挺火的吗,怎么说撤就撤了呢?这些车企到底遭遇了什么?
战斗民族的市场事情还得从几年前说起。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欧美的制裁一出,让本在俄罗斯占据主流的欧美车企,像躲避瘟疫一样纷纷撤离俄罗斯。
大众、奔驰、日产这几个曾经在俄罗斯街头随处可见的品牌一下子没了踪影。
俄罗斯的汽车产业本就比较脆弱,战争开始前,俄罗斯人购买汽车也基本都是国外品牌。所以这波突然撤退对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战争却无法改变整个俄罗斯市场对汽车的需求,此时的俄罗斯被欧美制裁的十分难受,本来自家的工业体系就相当脆弱,原本大家习以为常的这些车企一旦撤走,整个市场供应直接断层。
就在大家以为俄罗斯市场要成废车场的时候,我国车企果断出手了。奇瑞、吉利、长城等国产大牌率先冲进了俄罗斯市场,一下就成了市场的新宠。
不到两年时间,我国的汽车品牌在俄罗斯大火特火,通过超高的性价比和过硬的燃油车技术,迅速抓住了战斗民族的心。
战斗民族的汽车梦奇瑞、吉利和长城三个品牌用了短短两年,就已经成功站上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巅峰。特别是奇瑞的表现特别抢眼,旗下瑞虎系列凭借着价格厚道和配置豪华,把俄罗斯消费者的心抓得牢牢的。
许多俄罗斯车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奇瑞汽车的性价比简直太逆天了,同等价位的欧美品牌绝对给不了这样的体验。
如果说奇瑞是在轿车市场攻城掠地的话,吉利和长城两家的SUV系列,也成功在俄罗斯suv市场抢滩登陆。
而且这些品牌十分擅长借力打力,并没有贸然的孤军进入市场,而是与俄罗斯本地经销商建立了深厚的合作关系。
再加上俄罗斯政府层面也在鼓励本地化生产,我国车企也就纷纷下场,在当地设厂组装汽车。
这样一来生产和物流成本大幅下降,俄罗斯也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家汽车的春天,原本欧美车企动不动就因为税收和运费卡壳的问题,瞬间解决。
这下子我国的车企算是彻底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牢牢的掌握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就算俄乌冲突结束,这些欧美车企想要卷土重来,他是俄罗斯人也不愿意给他们机会了。
这真是应了毛主席的老话: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从2022年到2024年三年的时间里,我国汽车品牌已经成功实现了逆袭。2022年,我国品牌在俄罗斯的销量突破12万辆大关,用了短短一年时间就抢占了1/4的俄罗斯市场。
经过一年发展后,2023年数字直接翻了几番,销售量近50万辆,成功坐稳了俄罗斯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
2024年已经到了尾声,各车企的成绩单也已经亮了出来,现在的我国车企已经成功占据俄罗斯汽车市场60%的份额,毫不夸张的说,中国车企在俄罗斯市场彻底站稳了!
中国末流品牌之殇这世界就是这样,有人笑自然就有人哭。
主流品牌在俄罗斯市场大杀四方的时候,也没忘了把中国的内卷精神带到俄罗斯。
卷走了欧美汽车行业之后,我们自家车企在俄罗斯也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血拼。
汽车行业的人自然知道俄罗斯是这两年汽车对外发展的大热门,一些在国内排不上号的末流品牌自然也满心欢喜地杀去俄罗斯,想着能在新的市场一战成名,结果就发现俄罗斯市场也不是送分题,该打的脸一样都没落下。
俄罗斯市场这碗饭真的没那么容易吃。奇瑞、吉利、长城这些企业在咱们国内打磨多年,实力自然不凡。
那些进入俄罗斯的末流车企,本来在国内知名度就不高,销量更是差强人意。
或许是本来经验就不如三大厂商,也或许是不少车企没摸清俄罗斯人的口味和市场规则,盲目跨境操作的结果自然是硬碰硬的撞在了石头上。
根据俄罗斯媒体报道,江淮、开沃和凯翼当初雄心勃勃登陆俄罗斯,本想复刻国内头部品牌的成功经验。可几年下来钱投了不少,不光没吃上肉,连汤也没喝到几口。
2023年开始这些品牌的市场表现就一路下滑。江淮汽车在国内时就因车体生锈遭到了网友曝光,去了俄罗斯依然没有修复自己的老毛病,同样遭遇了类似的投诉。
俄罗斯的天气本来就比国内恶劣的多,想要让车子在极寒天气下发挥应有的性能,对金属部件的要求本就比国内高不少。但江淮却硬是大干快上,根本就不在意自家汽车的质量问题。
这么一来车身生锈底盘不稳,怎么可能真正打开销路呢?一句简单的车主反馈,足以让这些准备不足的车企直接进入寒冬。
世界各地的市场都一样,没有人是傻子。这些末流车企缺少强大的技术积累和产品质量保障,根本就没有办法适应当地的极端气候。
再加上相对落后的售后服务配套,更是成为了这些车企在俄罗斯遭遇滑铁卢的死穴。
俄罗斯地广人稀,车辆使用强度本就高不少,很多时候要在零下几十度的低温下长时间运行,质量不好的汽车根本就经不起市场的检验。
车子坏了总得有配件修吧?
这些车企预算自然不可能跟三大车企相比,维修网点的覆盖自然也就跟不上自家汽车推广的速度,别说车主急,品牌方自己也干着急。
很多车主买了车,坏了之后根本找不到配件,自然也就失去了对品牌的信任,更极端点的会对整个中国车产生疑虑。
这种连锁反应让不少末流品牌开始陷入死循环,一步落后,步步落后,无奈到了2025年或可能被迫退出市场。
市场可不是慈善堂。
我国车企要想真正扎根俄罗斯乃至全球市场,末流品牌显然还得在自己的竞争力上面做功夫,与其为了热度盲目杀入国外市场,不如现在国内把内功练好再到国际市场上与人硬碰硬。
俄罗斯消费者在经历了欧美大牌车企的洗礼后,胃口已经被吊得很高,他们对车的期待不仅仅停留在代步工具,更追求车辆的耐久性和智能化配置。
很显然现在末流品牌,暂时还难以与欧美品牌甚至是国内头部企业对抗。
俄罗斯的市场真的和我们的国内市场有不少相似之处。消费者耳聪目明,产品的优劣很难通过宣传去掩盖。留给这些车企的时间和机会已经不多了。
所以2025年或许是个关键节点。根据俄罗斯市场调研机构Autostat的数据,这些品牌难以承受市场压力,已经开始通过缩减经销商网络来压缩成本,看样子是已经做好了打道回府的打算。
看来战斗民族的市场也是浪里淘沙,没点儿真本事还真站不住脚。
都说汽车行业是评判国家工业能力的标准,我国汽车企业这些年在国际市场上的出色表现让我们看到了大国崛起的真正内驱力。
从最初欧美品牌撤离到咱们自己品牌的大举进攻,咱们的国产车已经在俄罗斯市场站稳了脚跟。
几年发展下来,俄罗斯人也已经充分认识到,中国车企不再仅仅靠价格优势取胜,而是真的在性价比和技术创新方面全面领先。
毫不夸张的说,我们的部分汽车技术已经走在了全球汽车行业的前列,中国制造终于打破了便宜货的代名词。
在我看来这种变革的意义远比中国汽车在海外卖的火爆更有价值。
但这不意味着我们可以骄傲自满。那些面临退出的末流品牌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全球化竞争是残酷的。
仅凭量的优势远远不够,重要的是质的提升。
就算俄罗斯市场现在还不错,但这距离整个民族的终点依然遥远。
现在的全球汽车行业正在向新能源、智能化快速转型,中国的汽车品牌虽然在国内和一些国际市场上占有优势,但想要完全制霸全球市场,还有很遥远的路要走。
结尾总结来说,中国车企要学会在危机中求发展,不仅要快速适应新环境,更要在技术上不断精进。而那些稍微落后一步的企业或许只能成为市场上曾经涌动过的浪花。
所谓行百里者半九十,未来谁能坚持到最后,谁才是真正的赢家。这场国际市场的硬仗其实刚刚打响。
信息来源:
中国汽车卷到俄罗斯,末流品牌或将难以生存 金融界 2024-10-28
俄罗斯喊话中国车企:来我们这里造车吧 观察者网 2024-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