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创作人#
我说在座的每个人都是天选之子,大家应该没意见吧!
当初精子马拉松赛跑的时候,参加比赛的选手多达几千万甚至几亿,偏偏只有一个不仅成功抵达目的地,与卵子结合成为受精卵,还在十月之后呱呱坠地,成长至今。
如今的你感受着人类世界的繁华,那你知道同期未“受精”成功的精子都去哪里了吗?本期文章就带你走进它们的微世界。
参赛的精子会遇到哪些障碍?
一般而言,正常男性一次产生的精子数量应该在4000万以上,多的能达数亿,但是并不是说产生了多少,就参赛了多少。
根据2005年11月的一份研究显示,在一次为期5年的实验中,研究员研究了精子“返流”的问题,发现有94%的交合都出现了该现象,致使35%的精子因此而消失。
不仅如此,还有12%的交合出现了精子几乎100%被消除的现象,最后能够留在女性生殖道的,仅有不到1%。
这意味着在报名阶段,就已经阻止了大部分的精子参加比赛。
其次赛道很长,精子在进入赛道之后,需要一定的推动力才能够持续运动。
据悉,精子长度仅60微米,但是女性体内到达子宫的赛道长度最长能达12万微米,要想到达终点,没有足够的动能以及健康的体魄,根本做不到。
而精子运行的动力主要有三个来源,一个是发射时的“外部”动力,一个是子宫的收缩力,还有一个就是精子自身依靠鞭毛的运动能力。
讲真,说是只有一个是外部动力,但其实这三个来源都离不开主人本身的状态。就算是精子的鞭毛运动,也算是男性的精子质量问题。
除了上述两个,精子还要克服阴道防御系统、宫颈黏液、子宫壁、输卵管位置选择等等障碍,只有全部攻破,才能到达终点站,偏偏大部分都无法通过。
“选手”的花式死亡结局
按照精子遇见的障碍分类,我们基本可以为那些落选的“炮灰”确定几种“死法”。
第一种,被“酸”死或被免疫系统杀死。
女性阴道具有“抗菌防御”系统,具体可以分为免疫反应以及PH呈酸性的液体环境,这样的系统对自身自洁很有效,但对外来的精子却不太友好——它们无法适应酸性环境。
一般而言,除了与之相随的碱性精浆能够中和一部分酸性,促使部分精子成功穿越子宫颈,其余选手只能成为“垫脚石”,直接被“酸死”,然后随体液排除体外。
值得一提的是,宫颈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关卡,它能够让更健康、更有活力的精子穿过,进而筛选掉那些不合格的成员,让它们被免疫系统杀死,或者直接被酸死。
第二种,在路上累死。
赛道的漫长不是几个数字就能体现的,精子在这个过程中,大部分还是只能靠自己,只有“强身体壮”能够通过黏液考验,又保有足够的体力冲到最后的,才能够笑到最后。
第三种,迷路“晕死”。
按理来说,精子在进入输卵管的时候,会因为输卵管肌壁的分段性收缩提供一部分动力,让精子更加轻松进入终点站。
可惜的是,女性的卵巢有两个,并且是周期性排卵,精子在往前冲的时候,根本不知道谁才是真正的终点,因此在最后统计成绩的时候,到达另一个输卵管的精子就直接被PASS掉。它们或在里面打转,直到最后失去活性,或在酸性环境中“战死”。
第四种,被“敌军”杀死。
我们在说到精子的“死法”,总是下意识认为都是精子自己的问题,但其实还有一种情况,与母体有关。
比如如果女性的生活习惯不佳,喜欢抽烟喝酒,其体内的有害物质就会堆积,一旦这些“敌军”和披荆斩棘已经快精疲力竭的精子相遇,显然后者很难“打过”,只能落得个命丧黄泉的下场。
第五种,“绝望死”。
这个死法多少有点幽默了,但是也挺写实的。
众所周知,最终能够到达终点,与卵子相见的精子数量并不多,可能也就几百个吧,但是最后能够抱得佳人归的,却只有一个天命之子。
被选中的这个天命之子经历过获能和过度激活过程后,发生顶体反应与卵细胞结合,此时卵细胞会快速关闭“结合通道”,将其他选手全部拦在外面。
可它们显然并不会死心,它们会一直释放能够溶解“结界”的物质,一边努力冲刺,直到绝望到尽头失去活性。
如何增加选手存活率?
这么看来,这些精子的花式死法是不是让人又好笑又心疼呢?
但你知道吗?在受精过程中,能有一个“高中”已经算是幸运了。生活中不是有很多难以受孕的夫妻吗?
可能参赛的选手更多,但是最终能活下来的,一个也没有。
如果想要提高中标率,除了一些生理性缺陷以外,重点还是在于夫妻双方的身体素质以及作息习惯。
比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不抽烟不喝酒、保持好的心态等等,以此来提高精子或者卵子的质量。
有研究显示,与受精失败或受精率低有关的因素有精子、卵子的质量,精卵结合过程及体外培养的环境等。
目前医学上为了解决相关方面的问题,已经出现了不少方法,比如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等,包括临床用药以及培养技术的改进,都提高了临床妊娠率。
当然,说到最后,大家应该更庆幸自己的诞生才对,作为千万里甚至是亿万里挑一的“人才”,你们都拥有创造一番天地的潜力,千万别小看自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