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十四娘》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篇幅相对较长的一部短篇小说,也是蒲松龄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故事中的主角辛十四娘也是蒲松龄笔下众多富有个性的狐妖之一。
辛十四娘是个不食人间烟火的仙子,虽身为狐妖,但心地善良,与狐狸父亲及18个姐妹一同寄住禅院之中,因在19个姐妹中排行第14,故名辛十四娘。
她一出场就让冯生相思不已,让冯生无法忘却的自然是辛十四娘出众的相貌,文中对于辛十四娘外貌的描写主要有:
“着红帔,容色娟好,从小奚奴蹑露奔波,履袜沾濡”
“娉娉而立,红袖低垂 回首见生,羞缩不安”
也就是说,辛十四娘是一个意度娴雅、风韵独特、曼婉生姿、才华不露的大美女,冯生十分痴迷,于是求辛父嫁女,但遭到拒绝。随后冯生偶入郡君处,郡君为其做媒。“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辛十四娘如约嫁给了冯生。
辛十四娘在嫁给冯生之后就成为一个传统的古代贤妻,将自己作为男子的从属,一切以夫家利益为重,她的所作所为都忠于自己的丈夫和家庭。她的贤惠不仅体现在她勤勤恳恳地照顾冯生一家,更在于她能够规劝冯生交友。
辛十四娘曾多次对冯生竭力相劝,避免冯生与小人有任何接触,恳劝他远离祸患。但世事难料,有些事情想躲避却非人力所能及。最终在楚银台的连环设计下,冯生被诬蔑入狱了。
在冯生锒铛入狱后,辛十四娘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舍弃自己的丈夫,她沉着冷静,上下打点,细心筹谋,内外兼顾,一边料理家中事务,稳定家眷。一边让自己的狐狸丫鬟去找寻皇上,为冯生翻案,洗刷冤屈。
在辛十四娘周全精密的安排与计划下,最终冯生获得自由,得救重生。然而辛十四娘救助丈夫时,尝尽人间冷暖。这一切让她身心俱疲、心力交瘁,对人世间的一切感到失望,厌烦红尘俗世。
这才是蒲松龄要说的重点,能力超强,甚至有法术的辛十四娘也难免对人间失望,产生离开人间的想法,足见当时是一个什么社会。表面上看,蒲松龄的《辛十四娘》是一个荡气回肠、结局圆满的爱情喜剧故事,有情人终成眷属,好人冤屈得到了洗刷,但并没有这么简单,如果我们仅仅只是理解一个爱情故事,也未免太小看蒲松龄了。
所以说,《辛十四娘》实际上一个以辛十四娘为主角,叙述辛十四娘与封建专制社会和封建强权抗争的故事,反映了蒲松龄在历经现实黑暗之后,对所处时代和社会的讽刺。
专制社会中,权大于法,民众公道难求而《辛十四娘》这个故事的重点不在于辛十四娘和冯生之间的圆满爱情,而是在于辛十四娘人间的遭遇和冯生的遭遇以及为其洗刷冤屈的过程,这个过程让我们看到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君主专制下,实行人治,法制不健全,也毫无法治。
法律和制度沦为专制统治者统治人民的工具。君主,或者上级的一句话顶一万句,官员对社会治理完全按照上级的旨意,社会治理充满了任性、武断、野蛮和暴力,权大于法,权力傲慢,权力任性已经到了让老百姓忍无可忍的地步。
在《辛十四娘》这个故事中,辛十四娘为丈夫冯生洗刷冤屈居然要去找皇上。找皇上说明皇上之下的任何官吏都已经不能还冯生公道,社会正义和公平已经丧失殆尽,律法和制度已经被破坏,已经到了皇上出面解决的地步了。
为什么要找皇上呢?因为在君主专制的社会中,皇上是绝对的,唯一的,拥有绝对权力,是一切权力的来源,是权力的源头,也是权力的终点。国家一切大小事,皇上一句话就能解决,皇上超越任何制度和法律,人间一切最终裁决都在皇上手中。皇上可以推翻任何制度和法律,他的话就是法律,就是圣旨,所有人都必须按照皇上的旨意办事。
说白了,皇帝垄断了权力。所以说,辛十四娘找到了皇上,自然找到了机会,找到了最终的办法,但如果皇上昏庸呢?如果皇上都不能为冯生洗刷冤屈,那么,就没有人能解决了。所以说,当时社会就是个人治社会。皇上一个人集中垄断这么多权力,这就是一个人治的社会。人治社会中,自然是权大于法。而辛十四娘找到皇上,说白了还是依靠皇上的专制权力来解决问题,还是权大于法。
在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中,底层老百姓无权无势,相当弱势,在法治和自由缺乏,无法为老百姓幸福安稳生活提供一个王道乐土的时候。
面对社会不公,面对强权的压迫,面对官吏的暴政,他们最先想到的就是圣君,期望圣君施行仁政。其次是清官,希望清官为民请命,主持公道。圣君清官都没有的时候,只能期待侠客出来,嫉恶如仇、惩恶扬善。他们从来没有想过依靠制度来限制权力,依靠法治来主持公道,依靠自由获得幸福稳定的生活。这就注定要在道路上轮回。
本文参考文献:
蒲松龄.《聊斋志异·辛十四娘》
王同书.《聊斋》美人 各具风韵(三)
王一斯.浅析《聊斋志异》中辛十四娘的形象与女性意识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