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知乎上对《赠汪伦》的解读,顿觉得小学生纠结“深千尺”确实无趣,甚至会觉得李白的这首诗过于打油了。
倘若有人重读,赋予其更多含义,这首诗的细腻便跃然纸上,沁人心脾了。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乘舟将欲行,想起来应该时李白孑然一身的离开,并未带走什么东西,而且颇有一种悄摸摸准备独自离开的感觉。
忽闻岸上踏歌声,这句话的重点是忽闻。一个忽,说的是意外,本来以为是不辞而别,没想到汪伦及时发现并及时追了上来;一个闻,说的是清晨,烟雾缭绕,目不能及,只能闻而不能见,也只有这时候声音比实现传的快。至于说是弯弯绕绕的道路,一般码头都是非常开阔的场景。
踏歌声就看怎么理解了,一般送人都会疾呼、狂喊,呔,小子,别走,等等之类的,但是汪伦这个踏歌声就是有节奏地边唱边走而且踩着节点,说明汪伦唱的是送别歌,虽然不知具体为何,就当是后世的《送别歌》,情景也是一样的。
李白听到了这种歌声便知道汪伦是特意过来送行了,而且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辞而别,甚至有些自责。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桃花潭是一个景点,是汪伦特意邀请李白过来的目的。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布满桃花,但是一个水字在这里出现,而且下一句带出来了情,说的便是“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澧”。
这首诗总体上能感觉到李白内心深处不辞而别而自责的同时回味与汪伦之间深刻的君子之交。
这首诗写于“欲行”之后,也就是双方分手之后,李白写了这首诗,而且这首诗汪伦并不见得知情,所以就像是我们从某一个地方得到了朋友最亲切的招待后,归程途中回味而写就了一篇文章,将这篇文章当作一份礼物赠予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