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岔气了!”10月8日,江苏常州,一男子骑行时口渴,就在小区超市花3元买了瓶饮料,他喝了一口后,直接吐了出来,并询问店主:“怎么是油”,谁料,店主信誓旦旦保证是饮料,而接下来发生的事,让人意外,网友:我怎么就遇不到这种好事?[舔屏] 事情的起因并不复杂,店主此前收到朋友赠送的几瓶食用油,因为包装是普通塑料瓶,看上去和某些廉价饮料差不多,就随手放在了饮料货架上。 由于便利店商品密集摆放,加上店主平时一个人忙前忙后,这几瓶油就这样混在饮料中开始售卖,那位顾客买到的这瓶标价3元,远低于普通饮料价格,但他当时口渴急着解渴,并没有多想就直接购买了。 更让人意外的是,这不是个例,店主事后清查发现,货架上类似包装的“饮料”已经卖出去好几瓶。 有些顾客买回家后发现不对劲,但看着瓶身透明液体,加上价格确实便宜,以为是促销的过期饮料或者店主进错的货,也就没再追究,还有顾客直接把它当成意外买到的便宜食用油,反而觉得划算。 这类事件在零售行业其实并不罕见,去年就有超市把洗洁精误放在矿泉水货架的案例,也有便利店把深色酱油和可乐瓶混放导致顾客拿错的情况。 这些失误看似搞笑,实际反映的是小型零售店在商品管理上的薄弱环节,很多便利店为了节省人力成本,通常只有一两个店员负责收银、理货、清洁等全部工作,在商品上架时很难做到细致分类和定期检查。 这次事件中,食用油本身是安全食品,误食后不会造成健康危害,所以处理起来相对简单。 店主主动联系了购买顾客,提出补偿方案,大部分顾客也表示理解,但如果换成其他有毒有害的液体被误当成饮料出售,后果可能就严重得多,这也提醒商家,涉及食品安全的商品管理绝不能掉以轻心。 这次事件最终以和解收场,店主承担了相应损失,顾客也得到了妥善处理,但它留下的警示意义不应被忽视。 网友热评: “家人们谁懂啊!3块钱买油还送惊喜,这老板怕不是想培养顾客的味觉多样性” “建议下次买饮料前先摇一摇,要是听见'哗啦哗啦'的响声,八成是又摆错货了” “这老板心是真大!换成我早把货架全撤了,他倒好继续卖'饮料',顾客还夸他实诚” “突然发现便利店潜规则:货架越乱越容易捡漏,上次我买到临期酸奶直接白嫖” “现在知道为啥超市总把特价品堆角落了,这操作能省多少人工费啊” “建议商家学学人家超市,油和饮料至少隔条过道,别让顾客喝出'油润感'” “这价格比菜场还便宜!现在油都论瓶卖了?建议老板改行开粮油店” “最惨还是其他顾客,花饮料钱买油,建议集体找老板补差价” 如果买饮料时发现是食用油,你会怎么做?欢迎评论区留言。 信源:AHTV第一时间
广东惠州“小径湾餐厅,”被顾客投诉,店家喊冤,到底冤不冤。你看他这两只螃蟹还2
【7评论】【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