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再度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表示不满。欧洲外交官们称她"口无遮拦",完全不适合从事外交工作。 争议的焦点始于一场纪念相关的公开会议。 卡拉斯在欧盟安全研究所 2025 年年会上谈及二战,面对 “中俄是战胜国” 的普遍认知,她直言这是 “新鲜事”,还表示了解历史的人会对此产生怀疑,暗示公众因读书少才相信这样的说法。 这番言论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批评声从各方涌来。资深媒体人在社交平台连发多条内容,质疑其基本教育背景,认为 4.5 亿欧盟公民会为这样的言论感到羞耻。 更多网友在视频评论区留言,困惑于她如何担任如此重要的职位,有留言直言替她感到尴尬。 这并非卡拉斯首次因言论引发争议。 此前她曾抛出 “中国科技强但不擅长社会科学,俄罗斯则正好相反” 的论调,被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批评为 “彻头彻尾的文盲”。 对方在社交平台列举事实反驳,提及俄罗斯的克里米亚大桥、航天发射与弹道导弹技术,以及中国治理十多亿人口的社会管理实践,直指其言论中的刻板印象。 就连人工智能助手都指出,这种说法过于笼统,忽略了教育投入、个人才能等系统性因素。 欧洲内部的不满情绪早有积累。 多位欧洲议员在其二战言论后公开表达立场,一位资深议员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欧盟外交领域的核心人物,本应具备基本历史素养,罔顾事实的表述不仅是个人耻辱,更是欧盟外交的污点。 外交官群体的批评更为直接,认为外交工作需要精准与审慎,随意发表争议言论会影响欧盟的国际信誉,甚至可能干扰正在推进的外交议程。 这种不满背后,是对欧盟外交一致性与专业性的担忧。 国际社会的回应进一步放大了事件影响。 中国外交部在例行记者会上明确回应,指出其言论充满意识形态偏见,缺乏基本历史常识,既不尊重二战历史,也损害欧方自身利益,对此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 发言人强调,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的贡献有目共睹,只有铭记历史才能捍卫和平。 这些回应让卡拉斯的言论成为国际外交场合的讨论话题,也让欧盟不得不应对由此引发的外交沟通需求。 卡拉斯的言论之所以引发连锁反应,源于其职位的特殊性。 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需协调 27 个成员国的立场,在国际舞台上传递统一声音,其个人言论往往被视作欧盟官方态度的延伸。 二战历史认知是国际社会的共识性问题,中俄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其战胜国地位源于数千万人的牺牲与持久抗争,否定这一事实等同于挑战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础。 这种涉及历史根基的言论,自然比普通争议话题更易引发反弹。 事件的后续发展推动着对外交专业性的讨论。 越来越多声音认为,现代外交不仅需要坚定立场,更需要扎实的知识储备与沟通技巧,尊重历史事实是开展国际合作的前提。 欧盟内部也出现呼吁加强外交团队培训的建议,强调核心外交岗位需具备跨文化理解与历史认知能力,避免因个人言论影响集体利益。 这些讨论正在转化为更具体的行动,部分成员国已提议在欧盟外交决策中增加历史顾问角色。 外交工作的核心在于搭建沟通桥梁,而非制造对立。 卡拉斯引发的争议,为所有外交从业者提供了镜鉴:专业的外交表达需要以事实为基础,以尊重为前提。 欧盟作为多边合作的重要平台,其外交话语的公信力建立在共识与理性之上。 这场风波终将过去,但它留下的关于外交素养与历史认知的思考,会持续影响国际外交实践的走向,推动更多人理解:尊重历史、审慎表达,才是外交工作守护和平与合作的基础。
欧洲再度对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娅·卡拉斯表示不满。欧洲外交官们称她"口无
文人学社
2025-10-09 10:58:1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