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

修竹崽史册 2025-10-10 13:50:08

乾隆灭掉准噶尔,屠尽男丁灭族,对当时的世界造成了极大的震撼,很多人误以为准噶尔是一个部落,实则不然,它其实是一个中亚地区的庞大帝国,他与清朝的恩怨素来已久,时至乾隆上位,他面对的就是这个与清朝缠斗了将近一个世纪的庞然大物。   其实从顺治、康熙时代起,准噶尔和清朝的对抗就不断升级,康熙年间,遂以大兵征讨噶尔丹、挥军深入西北,拖得国力疲敝。   可惜,胜负虽然有变,但始终压不下这股西北劲敌,到了雍正年间,局势依旧胶着,甚至清朝还曾用过以番制番,即扶植分裂派来对付伊里、策妄阿拉布坦这类枭雄,目的就是想拆解准噶尔这座难啃的硬骨头。   历史往往不会因为一次战争就彻底结束,斗争自有延续,准噶尔凭借马背与弯刀,在草原、沙漠间灵活机动。   他们能与清朝数度交锋而不倒,凭的是强悍军力、高效组织,以及对草原与中亚各势力错综复杂关系的巧妙利用。   准噶尔汗国不是那种一盘散沙的小型政权,而是有自己的行政、军队、税收、外交。   他们跟俄国谈判签约,和察合台汗国、浩罕汗国周旋,甚至在西域形成了鲜明的“第二帝国”格局。   为什么这样一个帝国会突然陨落?乾隆亲政后,这位少年皇帝深知,如果不消除准噶尔隐患,清朝边疆的安宁不过是短暂幻影。   彼时的西北,准噶尔政权内部已出现严重分裂,汗位争夺,内部倾轧,外部又被清、俄等大国虎视眈眈,乾隆决定趁其内乱,一举总攻。   这场战争堪称当时东亚最残酷的民族灭绝事件之一,清军联合分裂势力,先是在伊犁、塔城等地速战速决,随后采取追歼策略,寸草不留。   一场震惊中外的鼠疫在准噶尔草原爆发,加速了人口锐减,乾隆下令追剿残敌,不留隐患,准噶尔王室成员无人幸免。   根据史料记载,这场“刮地三尺”的清剿,造成了准噶尔绝大部分男丁被屠杀、残存民众四散逃亡,中亚草原一度变成无人区,引发世界关注。   西方传教士、俄国官员当时都感到震撼,有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十八世纪亚洲人口最严重的人为灾难之一。   乾隆出手并非只为解决边患,还抹去了一个完整民族政权的存在,这种决断很符合当时“天朝大国”的思维体系,也是中华帝国极盛时期对于边疆治理、民族关系的极端处理方式。   但放在今天回头反思,这种“彻底绝后”的策略,是否真的有其历史必要性?民族政策的血腥,有没有更温和的选项?这些疑问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准噶尔的灭亡不仅改变了西北地区的民族格局,更令中亚地缘政治板块发生剧烈震荡。   俄国因此东侵疆域压力骤减,新疆的格局随即洗牌,曾经驰骋草原、敢与汉人、满人、俄国三分天下的准噶尔,消失在历史尘埃。   清朝表面上迎来了“大一统”,但为后来的民族矛盾再次埋下伏笔。   历史上的大国对于安全的恐慌有其合理性,乾隆竭力消灭对手也属无可奈何,但帝国在边疆问题上的极端选择,往往也会带来积怨难消、百年难解的后果。   准噶尔的灭绝,并非单纯“平定叛乱”,而是以摧毁整块民族土壤作为代价,这样的“盛世”背后,其实埋藏着无数血与泪。   你怎么看待乾隆对准噶尔的做法? 信息来源:腾讯频道

0 阅读:0
修竹崽史册

修竹崽史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