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以后不要钱!并且看现在的趋势,我们已经赌赢了。 从表面看,高铁和飞机的差别也许只是速度和票价,但其实它们背后是两套完全不同的能源逻辑,飞机靠的是航空煤油,而高铁靠的是电,这听起来简单,实则是中国对外部能源依赖的精准“拆弹”。 航空燃油不是说有就有,价格波动受国际油价牵着鼻子走,尤其一遇地缘冲突,油价暴涨,航空公司只能眼睁睁看着成本飙升,而高铁的用电,可以自己发,2024年山东光伏电价已经低到0.03元一度电,这个数字已经不是便宜,是接近免费了。 更关键的是,这电还是“自己造”的,风电、光伏、核电,统统不靠进口,像兰新高铁这样,已经实现100%光伏供电,这意味着一列列高速列车在戈壁滩上飞驰,背后没有一滴进口石油的影子。 这不是炫技而是战略,中国每年有70%以上的石油需要从海外进口,其中大部分要经过马六甲海峡,一个地缘政治的“咽喉”,一旦出事,油进不来,飞机飞不动。而高铁,只要电网不瘫,就能照样跑。 就算从纯经济账来算也划得来:高铁的单位能耗成本只有航空的1/5,用电比烧油便宜太多了。这笔账,中国早就算清楚了。 中国的城市布局、人口规模,决定了高铁比航空更能“跑得动”,不是说飞机不快,而是跑起来太费劲。 起飞、降落、过安检、托运行李,每一个环节都耗时间。机场要地广人稀才建得起,航班一多就容易“塞机”,A380这样的巨无霸都被时代淘汰,不是没有原因。 反观高铁,一列能装上千人,三分钟一班,春运高峰期每天能拉1600万人,换算成飞机,那得上万架波音737才能搞定。这种“人海战术”,只有高铁能接得住。 更关键的是中国的城市之间距离基本都在100到1000公里之间,坐飞机太近不上算,坐车太远太慢,唯有高铁刚刚好,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这些人口密集区,一张高铁票解决了通勤、旅游、探亲、出差的所有问题。 而且高铁准时率高达95%,基本就是“说几点到几点到”。飞机呢?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班晚点是天气、管制,还是“临时检查”。 从地理到人口,从时间到效率,中国的国情就像是为高铁量身打造的。这不是“可选项”,而是“必选项”。 有人觉得高铁烧钱,动辄上百亿的投资,值吗?但中国的做法是:修一条高铁,不只是为了通一条路,而是在激活一整片区域的经济。 拿贵南高铁来说,通车前从贵阳到南宁要5小时,通车后只要2小时,不只是通勤时间缩短了,沿线城市的GDP增速也实打实提高了2.3个百分点,这不是浪漫主义,是硬核数据。 高铁修到哪,钢铁、水泥、机械制造就跟到哪,CRH动车组现在已经实现了946项核心技术的自主化,背后是一整条高端制造业链条的成长,从最开始引进技术,到今天掌握无砟轨道、智能牵引等核心技术,中国高铁已经不是“学徒”,而是“师傅”。 而且中国并不满足于350公里的常规速度,正在研发超400公里的列车,甚至布局磁悬浮,北京到上海,未来可能只要2小时。 更别说京沪高铁已经实现了刷脸进站、无感支付,高铁不仅快、而且“聪明”,这么一看,高铁不是交通工具,而是技术平台、产业引擎、城市连接器。 中国不是要把飞机赶出市场,而是要让飞机回到它该干的事上:长途。1200公里以上的航线,飞机依旧有优势。但中短途,尤其在城市密集区,高铁才是效率之王。 而且现在的趋势很明显:高铁负责覆盖95%的50万人口以上城市,航空负责剩下那些远距离点对点的连接,一个跑地上,一个飞天上,互不抢饭碗,反而形成协同。 而且到2025年,中国电气化铁路将达到11.8万公里,意味着这个“未来赌注”已经基本收官,而中国投入的不只是钱,还有时间、技术、制度、人才等全维度的资源配置,这不是“修出来的速度”,而是“赌出来的未来”。 从能源独立到技术自研,从人口流动到区域发展,中国之所以选择高铁,是因为它知道自己要什么,便宜不是终点,安全、效率、自主、稳定,才是底线。 在这个高度互联的世界里,一条条高铁,不只是连接城市,更在连接中国的经济动能、技术能力和战略安全。 这场赌电力、不赌石油的选择,从一开始就是一场深思熟虑的战略,现在看来,这不是一场孤注一掷的豪赌,而是一次精准的、系统级的胜利,未来的中国,不一定是飞得最高的,但一定是跑得最稳的。 参考资料: 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建设扎实推进 助力区域协调发展 央视网 2023-08-10 空铁客运各有优势 长期发展仍有空间 2024年09月10日 智通财经网
中国为什么执意要发展高铁,而不是廉价航空?因为中国在做一个赌注,赌得就是你用电,
巧珍
2025-10-12 09:25:14
0
阅读:752
阳光灿烂
布局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