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为了响应号召,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新婚夜,

如梦菲记 2025-10-12 15:47:37

1969年,21岁的女知青廖晓东,为了响应号召,嫁给了一贫如洗的老光棍,新婚夜,廖晓东一脸娇羞:“洗洗睡吧!”谁料,老光棍一脸不耐烦:“城里人就是矫情!”然而,正当廖晓东一脸懵时,老光棍竟然给了她一巴掌!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69年春天,一场特殊的婚礼在山东诸城三官庙村举行,新娘廖晓东穿着借来的蓝布褂,扎着麻花辫,眼睛里还闪着城里姑娘特有的光亮,新郎卢兆东比她大十几岁,是村里有名的穷光棍。   家徒四壁,连像样的婚宴都办不起,饭桌上摆的只是半袋蒸红薯,这桩婚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廖晓东其实是烈士遗孤,亲生父母都是老红军,在解放战争中牺牲后,她被战友收养,在青岛长大。   养父母把她视如己出,供她读完重点高中,原本希望她能考大学,有个好前程,可1968年下乡运动开始后,这个22岁的姑娘执意要去最艰苦的地方,主动要求从条件相对好的桃林村调到偏远山区的三官庙。   改变命运的那天是在村里的忆苦思甜大会上,卢兆东作为民兵连长上台发言,讲起了自家三代单传的悲惨遭遇,他说爷爷是捡来的,父亲也是捡来的,自己三十多岁了还打着光棍。   说到动情处,这个粗壮的汉子在台上哭得稀里哗啦,补丁裤子的膝盖都磨破了,露着肉,台下的廖晓东当场就站起来,郑重宣布愿意嫁给他,要实践知识青年与贫下中农彻底结合的理想。   所有人都劝她别冲动,好友徐丽悄悄告诉她,卢兆东在村里是出了名的懒汉,去年公社修水渠,他装病躲在树荫下打盹,养父母连夜从青岛赶来,苦口婆心地劝了一整夜。   可廖晓东认准了这就是最革命的选择,谁也拉不回来,公社干部当场就给他们办了证,县里还把这事当典型大力宣传,婚礼当天卢兆东从中午就开始灌酒,到晚上已经醉得东倒西歪。   村民们围着看热闹,窃窃私语说城里姑娘真是想不开,往火坑里跳,天黑后廖晓东端着搪瓷脸盆打算洗漱,她轻声说了句洗洗睡吧,没想到卢兆东带着满身酒气冲进来,一脚就把脸盆踹翻了。   骂她城里人穷讲究,白沫溅得满地都是,还没等她反应过来,一记耳光就扇了过来,那一巴掌把廖晓东打懵了,她捂着脸,眼泪唰地流下来,可第二天天不亮她就起来做饭,开始承担起所有家务。   她不是软弱,而是放不下那份执念,如果这时候回城,就成了知青回城失败的反面教材,对不起那些信任她的人,更对不起牺牲的父母,日子过得比想象中更苦,米缸里常年只有发霉的玉米和糠。   养父母寄来买胶鞋的钱,她全换成玉米面分给了五保户,她把仅有的雪花膏送给村支书媳妇治冻疮,自己用猪油抹皲裂的手背,腊月寒冬,她要砸开河面的冰窟窿洗尿布,冻疮裂口渗进冰碴。   血丝在棉布上洇成梅花状,卢兆东却还是整天晒太阳,村干部来催出工,他就躲在屋里装病,更难熬的是精神上的折磨,卢兆东有着浓厚的封建思想,认为女人就该在家待着。   当廖晓东提出想在村里办小学,教孩子们识字时,他坚决反对,说这是抛头露面丢他的脸,可廖晓东还是把知青点的房子改成了教室,用土坯垒课桌,用木炭当粉笔,每次上完课回家,迎接她的常常是拳打脚踢。   长期的营养不良、繁重的劳动加上精神压力,彻底拖垮了这个年轻的身体,1974年初,廖晓东被查出肝硬化腹水晚期,上级要送她去青岛治疗,她摇着头说不要给国家添负担。   卢兆东在旁边冷冰冰地来了句,穷人家哪有那么娇气,1974年2月的一个清晨,廖晓东永远闭上了眼睛,年仅27岁,出殡那天,她教过的孩子们哭着喊廖老师,许多村民自发来送行。   她的墓碑就立在自己创办的小学旁边,上面刻着简单的几行字,多年以后,当初那些热血沸腾的口号早已远去,三官庙村也旧貌换新颜,只有村头老槐树下,白发苍苍的老人偶尔还会提起那个扎着麻花辫的青岛姑娘。   她用生命诠释了一个时代的理想主义,也用鲜血写下了那个年代最沉重的注脚。   对此大家有什么想说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说出您的想法!   信源:人民网——女知青下决心不让贫农当光棍 婚后6年死于虐待

0 阅读:225

猜你喜欢

如梦菲记

如梦菲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