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军FP-1爆炸无人机,已经可以把俄罗斯控制区炸成大规模火灾了。俄乌战争初期,乌

云景史实记 2025-10-13 17:13:11

乌军FP-1爆炸无人机,已经可以把俄罗斯控制区炸成大规模火灾了。俄乌战争初期,乌军几乎毫无打击俄罗斯本土的办法,只能每天干挨打,哭哭啼啼的。后来,乌军可以袭扰性,袭击俄罗斯本土目标。 到现在,乌军已经可以大规模常态化,有计划化的打击俄罗斯本土和俄罗斯控制区目标。乌军远程打击能力,无论是精确度,打击数量,打击航程都有大幅度突飞猛进提高。 2022 年刚开战时的场景,当时俄军凭着空天军、重炮和装甲集群的优势,对着乌军狂轰滥炸,乌军别说打俄罗斯本土了,连自家前线的防空都快撑不住。 美国智库后来统计,2022 年 3 到 6 月那阵子,乌军每天损失的装备是俄军的 3 倍还多,前线士兵只能靠民用无人机勉强看看敌人在哪,完全是被动挨打的局面。 那时候的乌克兰,确实像大家看到的那样,处处透着无力感,只能靠着顽强的意志死扛,哪有半点反击的底气? 但战争的天平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2022 年下半年开始,随着西方的军援陆续到位,乌军手里终于有了能还手的家伙。 “海马斯” 火箭炮就是第一个转折点,之前乌军的火炮射程最多 20 公里,根本碰不到俄军后方,而 “海马斯” 一下子把射程拉到 80 公里,能精准打击俄军的弹药库和指挥所。 就靠这 “打了就跑” 的袭扰战术,乌军硬是把俄军的后勤节点搅得鸡犬不宁,光 2025 年 9 月在赫尔松方向,就炸掉了俄军 12 个弹药库和 3 个指挥所,直接减缓了俄军的推进速度。 这时候的乌军,总算从 “只能挨打” 变成了 “能挠对方几下”,虽然还没到主动出击的程度,但已经让俄军坐不住了。 而真正的质变是在 2025 年,乌军的远程打击彻底进入了 “想打哪就打哪” 的新阶段。就说这次炸了巴什石油炼油厂的 FP-1 无人机,这玩意儿简直是为打纵深目标量身定做的。 它能飞 1500 公里,从乌克兰中部起飞,绕开俄军边境的防空网,直奔俄罗斯腹地。更厉害的是它打得准,这次就精准命中了炼油厂的 AVT-5 装置 。 这可是炼军用燃油的核心设备,一旦被毁,俄军的坦克、直升机就得断粮。关键这无人机还便宜,一架才 5.5 万美元,可它炸掉的装置价值超过 1 亿美元,这种 “以小博大” 的买卖,俄军根本耗不起。 现在的乌军早就不是 “偶尔偷袭一下” 了,而是实打实的大规模常态化打击。从 8 月到 10 月,短短两个月里,乌军就精准打击了俄罗斯 85 个高价值目标,平均每 3 天就有一次重要打击。 你想想,六天之内连毁五座俄罗斯炼油厂,一下子占了俄罗斯全国炼油能力的一半,这哪是袭扰,分明是有计划地拆俄军的战争根基。 更让人吃惊的是打击范围,之前能打 80 公里就不错了,现在 FP-1 能打 1500 公里,还有 “火烈鸟” 巡航导弹能飞 3000 公里,连西伯利亚腹地的秋明州安蒂平斯基炼油厂都被端了,这可是距离乌克兰 2100 公里的地方,俄罗斯的国土安全神话彻底被打破了。 可能有人会问,乌军怎么突然这么厉害?这背后是技术突破和战术创新的双重作用。就说 FP-1 无人机,机身用复合材料做的,雷达上看就像只海鸥,很难被发现,而且它用的是卫星导航加惯性制导,就算俄军干扰 GPS,它照样能找到目标。 更关键的是产能,现在一天能造 100 架,就算被击落一些,也能持续出击。加上北约给的情报支持,哪里有防空漏洞、哪个装置是关键,乌军摸得门儿清,打击效率自然高。 俄军虽然有 S-400、S-500 这些先进防空系统,但架不住乌军无人机和导弹天天来,而且目标太分散,从欧洲部分到西伯利亚,根本防不过来,38 座炼厂被打了 16 座就是最好的证明。 谁能想到,当初连防空都吃力的乌军,现在能把战场主动权牢牢抓在手里。 从 2022 年的 “被动防御”,到 2023 年的 “袭扰打击”,再到 2025 年的 “战略破袭”,这一步步的转变里,藏着的是乌克兰的韧性,更是现代战争的逻辑变革。 乌军不用跟俄军拼坦克、拼飞机,就靠这些便宜又精准的无人机和导弹,天天在俄罗斯本土 “点火”,既削弱了俄军的战斗力,又动摇了其国内的经济根基。 现在的俄乌战场早就不是 “俄军压着乌军打” 的样子了,FP-1 无人机的爆炸声、炼油厂的大火,都在告诉世界:乌克兰已经从防御者变成了主动出击者。 这场战争的走向或许还不明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个当初只能挨打的乌克兰,再也回不去了。乌军的远程打击能力,不仅改变了战场态势,更让俄罗斯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他们的腹地,早已不是绝对安全的后方。

0 阅读:33

猜你喜欢

云景史实记

云景史实记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