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们,你们有没有算过一笔账?从孩子上小学到高中毕业,在校服上花了多少钱? 我

岚岚看商业 2025-10-14 21:32:37

家人们,你们有没有算过一笔账?从孩子上小学到高中毕业,在校服上花了多少钱? 我最近刷了个新闻,直接给我看懵了。广东东莞有个家长吐槽,刚入学买的第一批校服还没穿旧,学校又通知换新款。孩子才读了4年小学,就换了三款校服,花了快2000块,柜子里已经塞了十几套。 用他的话来讲,书没读多少,校服倒是一大堆。更魔幻的是,学校嘴上说着自愿购买,转头就让保安在校门口拦着,不穿校服,不准进校门,还说全是家长自愿。这话你信吗? 反正我是不信。到底是孩子长得太快,衣服跟不上,还是背后有什么见不得人的猫腻? 今天咱们来聊聊校服腐败。今年7月,广东省发了新文件,白纸黑字写着“自愿购买校服,不得强制,非城镇学校可以不统一校服”,听起来挺硬气的,对吧? 但你知道吗?同样的自愿购买原则,10年前,教育部就发过文。十年里,河北、云南、北京、江西,几乎每个省都跟着发过类似文件。结果呢?文件是文件,现实是现实,政策年年发,校服照样换。 湖北襄阳有家长爆料,孩子上初一,校服加牛奶加保险,一共1140块。学校嘴上说自愿,但不买就不给办入学。四川八中有幼儿园通知,为了迎接检查,必须花240块买校服,可孩子马上要毕业上小学了,这校服穿给谁看? 最离谱的是河南濮阳一家幼儿园,园长直接放话,不订园服就给你孩子退学处理。一套园服100块不多,但这份“自愿”怎么听着都透着股威胁的味儿。 为什么学校对卖校服这么执着?真以为是为了统一形象、方便管理? 别天真了。广西河池市纪委监委最近捅破了一层窗户纸,他们一口气查处了35起校服腐败案,11个校长、主任被处分。有个校长三年收了校服供应商1.1万感谢费,另一个校长更狠,微信红包加现金收了2.4万。 最讽刺的是广西百色一个案子,有家长发现,同样的校服,去年突然要求订两套,价格从40块涨到75块。家长直接质疑,要不是有回扣,谁会这么折腾呢?一查,果然如此。 那么这些钱去哪了?有的进了校长口袋,有的成了学校小金库,给领导班子发补助、当班费。更可怕的是,这种腐败不止在学校层面,贵州铜仁有个教育局局长在校服采购里拿回扣、捞好处,干了十几年才被揪出来。这说明什么?从学校到教育局,这条灰色链条早就打通了。 每次出事,学校都说“我们是和家长委员会商量过的”,但家委会真的能代表家长吗?2018年有个调查显示,将近四成的家委会成员是老师指定的,这样的家委会能硬气地对学校说“不”吗? 我认识个家长,他孩子学校选校服,家委会就是走个过场,学校早就内定了款式,和厂家开会就是通知一下价格。有家长质疑为什么这么贵,家委会主席支支吾吾,只说学校说这个质量好。说白了,在很多学校,家委会就是个摆设,甚至成了帮手、成了傀儡。 当民主决策成了形式,监督功能基本归零,难道所有地方都搞不定校服问题吗?也不是。深圳从2002年就开始,全市统一样式,统一定价,小学生夏季校服一套60块,中学生70块,多个厂家都能生产,家长去超市、文具店随便买,学校根本不插手。这样一来,腐败空间直接被堵死,没有回扣,没有指定供应商,没有频繁换款式。别的城市家长听了估计得羡慕哭。 那为什么这么好的模式20年了还没推广开,是技术难题还是利益太难割舍?我想答案,你们心里都有数。 有人说干脆取消校服算了,但说实话,校服本身没错。统一着装能减少孩子之间的攀比,能培养集体感,这些道理大家都懂。问题出在哪? 出在权力失控。校长能一个人决定选哪家供应商、定什么价格、什么时候换款式;当教育局长能和厂商勾肩搭背,虚抬价格拿回扣;当家委会成了橡皮图章,家长没有真正的话语权,校服就从一个教育用品变成了某些人的敛财工具。 教育领域的腐败,最让人痛心。它啃食的是家长对学校的信任,消耗的是老百姓对教育的期待。那些多收的校服费,可能是某个家庭一个月的生活费;那些强制的购买要求,可能在孩子心里种下“权力可以任性”的种子。 治理校服腐败,光发文件不够,关键是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采购过程透明,让家长真正参与,让违规者付出代价。如果我们连一件校服的问题都解决不了,还谈什么更大的教育公平?

0 阅读:23
岚岚看商业

岚岚看商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