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手这件事你做对了吗全球洗手日
在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等特殊环境下洗手有哪些特殊要求?
医疗机构
设施配备
感染高风险部门(如手术室、ICU、感染科等)需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避免交叉污染。
外科手术前需使用专用洗手池,每2-4间手术间独立设置1个洗手池,配备清洁指甲用品和计时装置。
手消毒剂宜采用一次性包装,确保卫生安全。
洗手时机
接触患者前后、清洁/无菌操作前后、接触患者体液后等“五个时刻”必须洗手或手消毒。
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污染时,必须用流动水和肥皂彻底清洗。
处理传染病患者后,需先洗手再进行手消毒。
消毒效果监测
卫生手消毒后细菌菌落总数≤10cfu/cm²,外科手消毒后≤5cfu/cm²。
定期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和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改进。
公共场所
设施要求
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水质符合卫生标准,洗手池材质光滑易清洁。
人员密集区域(如候车室、商场等)应设置足够数量的洗手池和非手触式水龙头。
配备洗手液、干手用品或设施,确保用品充足且符合卫生要求。
洗手时机
接触公共物品(如门把手、电梯按钮)后、进食前、如厕后等需及时洗手。
手部有可见污染物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清洗;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手消毒剂。
管理与宣传
场所管理者需制定手卫生制度,张贴洗手流程图,引导公众正确洗手。
定期检查和维护洗手设施,确保正常运行。
共同原则
正确洗手方法:采用“七步洗手法”或“六步洗手法”,揉搓双手至少20秒,确保覆盖指缝、指甲等部位。
避免交叉感染:使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双手,避免共用毛巾;手消毒剂应符合国家标准,避免使用过期或劣质产品。
依从性管理:医疗机构和公共场所均需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提高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减少疾病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