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目。以旅游或商务目的赴菲、行程不超14天的中国公民可在线申请,但只能从马尼拉或麦克坦-宿务国际机场入境。菲方称此举是为了加强民间交流和促进合作,但明眼人都看出,这背后是菲律宾旅游业撑不住的无奈之举。 菲律宾的旅游业,正经历着一场“冰火两重天”的煎熬。2024年其旅游收入占GDP约6%,但到了2025年上半年,旅游收入同比下降15%,中国游客数量更是暴跌82%。那些曾经熙熙攘攘的海滩、酒店,如今变得冷冷清清。长滩岛的酒店空置率居高不下,当地的小商贩、导游们失去了收入来源,生活陷入困境。这一切的背后,既有疫情的影响,更与中菲之间的紧张关系密切相关。 近年来,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起事端,多次发生船只对峙、碰撞事件。就在2025年10月12日,菲律宾3003号公务船还不顾中方多次警告,恶意擦碰中方海警船。这种挑衅行为,严重影响了中国游客对菲律宾的安全信心。谁愿意在度假时,还要担心自己的人身安全呢?于是,中国游客纷纷将目光转向了其他东南亚国家。泰国、马来西亚等地,凭借着更宽松的签证政策和更稳定的局势,吸引了大量原本计划去菲律宾的中国游客。 面对旅游业的惨淡现状,菲律宾政府终于坐不住了。恢复电子签证,成为他们试图挽回局面的重要举措。这个电子签证项目,虽然简化了申请流程,让中国公民可以在线提交材料,3-5个工作日就能出签,但却设置了诸多限制。行程不超过14天,只能从马尼拉或宿务两个机场入境。这背后,既有菲律宾政府对管控能力的担忧,也透露出他们在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之间的纠结。 菲律宾政府的这种“纠结”,在其外交政策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一方面,他们在南海问题上不断挑衅中国,试图借助外部势力来增强自己的话语权;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中国是其重要的贸易伙伴和旅游客源地。2024年中菲贸易额达717.5亿美元,中国机电产品占菲进口40%。这种经济上的紧密联系,让菲律宾政府在做出决策时,不得不考虑经济利益的得失。 然而,菲律宾政府似乎没有意识到,他们的这种“双轨策略”很难取得预期效果。在南海问题上的挑衅行为,已经严重损害了中菲之间的互信。即使恢复了电子签证,也难以在短时间内消除中国游客心中的安全顾虑。而且,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相比,菲律宾的签证政策仍然显得不够宽松。14天的停留期限,对于想要深度游的中国游客来说,显然不够。 更值得关注的是,菲律宾国内的经济状况也不容乐观。2025年,菲律宾央行已经连续四次降息,基准利率从年初的5.75%降到了4.75%。这背后,是通胀预期下降、腐败丑闻频发、GDP增长目标难以实现等多重压力。旅游业的复苏,对于菲律宾经济来说至关重要。但如果不能解决南海问题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能为中国游客提供一个安全、便利的旅游环境,那么即使恢复了电子签证,也只是治标不治本。 菲律宾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是其在经济压力下的无奈之举。这一政策的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但可以肯定的是,菲律宾政府需要在经济利益和政治立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旅游业的复苏,为菲律宾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2025年10月15日,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宣布,11月起恢复对中国公民的电子签证项
英明果断雪梨
2025-10-16 01:38:19
0
阅读: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