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动真格了?英伟达或退出中国,美媒:特朗普毁掉美唯一优势 黄仁勋在伦敦的一

源源谈国际趣事 2025-10-17 11:42:45

黄仁勋动真格了?英伟达或退出中国,美媒:特朗普毁掉美唯一优势 黄仁勋在伦敦的一句话,把英伟达和中国市场的关系推到了一个临界点。他说,他“很失望”。 黄仁勋不是第一次表态,过去他总是谨慎,不站队,不激化。但这次,他不再遮掩。中国的反垄断调查让他动了真火。 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地位,说是“自家人”都不为过,现在却要被当“外来户”查账,多少让他有些难堪。 这场风波也不是突然爆发的。早在几年前,英伟达并购Mellanox的时候,中国监管部门就提出要承诺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英伟达没理会,如今旧账翻新,难免让人联想到这不仅仅是一次例行审查,更像是一次有针对性的回击。 美国这几年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打压越来越猛,从华为到中芯国际,从A100到H100芯片,几乎把中国高端算力堵了个严严实实。 英伟达夹在中美之间,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早已骑虎难下。 黄仁勋这一次的“失望”说法,显然不是对市场的失望,而是对中美规则的彻底认清。 他甚至放出狠话,宁愿把在中国赚的钱上交给美国政府,也要保住美国政府的“信任”。 这背后,其实就是英伟达在中国市场可能要“抽身”的前奏。2025年9月,中国海关开始对英伟达的定制芯片进行突击检查。H20、RTX6000D,这些本该是“低配版”救场的产品,也没能躲过封杀。 阿里、腾讯、百度等企业一夜之间被告知不能再采购英伟达芯片,这对英伟达来说不是警告,是实打实的断供。 数据中心这一块,英伟达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中国。一旦失去这个市场,影响不止是利润缩水,更是战略重心的再调整。 原本通过“缩水版策略”绕开美国出口禁令,如今在中国也行不通。 这时再来看黄仁勋的“动真格”,就不只是嘴上说说了。如果中国市场彻底卡壳,英伟达真的有可能全面退出。 最近美媒开始反思,美国的技术封锁是不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25年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华为展示了最新一代昇腾芯片。性能不说超过,但足以满足国内AI训练需求。一些原本倚重英伟达的企业,已经开始切换平台。 美国芯片企业的真正优势是技术领先,但这种领先正在被“人为限制”吞噬。 黄仁勋的表态,也许正是对这种局面的无奈回应。他曾是中立派的代表,强调市场优先、技术无国界。 但现实告诉他:技术早就有了国界,市场也不再是单纯的需求与供给。企业要活下去,就得选边站。 中国的反击手段也并不局限于封杀。海关行动只是手段之一,本土芯片的扶持政策才是根本。 国产AI芯片的成长速度,已经让人不再惊讶,而是开始习惯。昇腾系列、比亚迪的算力芯片、寒武纪的边缘计算平台,正在逐步填补空白。 英伟达退出中国市场的可能性,已经不再是传闻。一些供应链环节开始重新布局,合作企业也在寻找替代。 这不是一次简单的商业调整,更像是一次“边境撤退”,象征着欧美科技企业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收缩”。 特朗普政府的政策初衷是压制中国科技崛起,但现在看来,更像是迫使中国加速独立的催化剂。 技术优势不是靠封锁守得住的,而是靠持续领先维持的。封锁对手的同时,也在封锁自己的市场空间。 英伟达的困境,其实是整个美国芯片企业的缩影。站在政治的风口浪尖上,企业不再只是技术提供者,更成了政策执行者的工具。 而黄仁勋的“失望”,也许更多是对现实的妥协。他知道,继续在中美之间两头跑,只会两头不讨好。不如早做选择,哪怕代价高昂。 但退出了中国这样庞大的市场,英伟达还有没有足够的成长空间?AI产业的高速发展,需要海量数据和巨型市场支撑。美国市场再大,也无法替代中国的广度与多样性。 而中国显然已经做好了“无英伟达”的准备。技术自立从来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被逼出来的现实。 所以说,这场没有硝烟的芯片战争,没有胜者,只有选择。英伟达的动真格,是一次企业的博弈决断,也是一次全球科技格局的缩影。中美科技脱钩的速度,正在超出所有人的预期。 接下来的路怎么走,不由黄仁勋一个人说了算,也不由特朗普一个人决定。 技术的归属,终究要回到市场和创新本身。 参考资料: 1.《英伟达违反中国反垄断法 将被进一步调查》2025-09-15 18:15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重磅!华为公布多颗新昇腾芯片》2025-09-18 11:06 | 来源:观察者网 3.《英伟达大跌,市值缩水逾1.4万亿元!鲍威尔暗示支持降息》2025-10-15 08:58 | 来源:极目新闻

0 阅读:1

猜你喜欢

源源谈国际趣事

源源谈国际趣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