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特朗普宣布了! 10月18日,据美国“阿克西奥斯新闻网”报道,特朗普在会晤泽连斯基时宣布,不打算向乌克兰提供可覆盖莫斯科的“战斧”导弹,至少目前不会。 这一表态彻底打破了乌克兰此前的热切期待。自冲突升级以来,乌方始终将远程打击武器视为扭转战场态势的关键,而战斧导弹更是被寄予厚望的核心装备。因为这款巡航导弹最大射程超过2000公里,不仅能覆盖俄罗斯中部腹地,更可直接威慑莫斯科、圣彼得堡等核心城市;其搭载的450公斤战斗部与10米级精准打击能力,还能有效摧毁俄军后方弹药库、指挥中心等关键目标,完美弥补乌军现有无人机与“风暴阴影”导弹的射程短板。 而特朗普的拒绝也并非临时起意,首要公开理由是美军库存压力。他明确表示“不能将库存用完”,需优先保障美军全球部署的备战需求,这一说法成为外界解读拒援的直接依据。对美军而言,战斧作为核心打击装备,库存消耗与补充平衡直接关系到自身战力稳定。 更深层的考量是规避冲突升级风险。俄方早已划下红线,普京在会晤前与特朗普的两小时通话中重申,援乌战斧不会改变战场局势,却会严重损害俄美关系,危害和平解决前景。特朗普始终将结束俄乌冲突作为外交目标,不愿因武器援助触发局势失控,甚至引发核风险。 这一决策也折射出跨大西洋同盟内部的微妙博弈。欧洲盟友对冲突升级的担忧远胜美国,德国、法国等国需在对乌支持与自身安全间反复权衡。若美国提供战斧,东欧国家将首当其冲面临俄方报复,这种安全焦虑迫使美国在援乌政策上有所收敛。 美俄博弈的新动态更左右着最终决策。普京与特朗普的通话不仅涉及援乌风险警示,更暗含元首会晤与战后合作的信号。当美俄在冲突结束后的利益交换议题上寻求默契,乌克兰的武器诉求自然沦为次要考量,特朗普的库存表态更像是战略转向的掩护。 值得一提的是,拒援战斧并未让美国彻底关闭远程援助大门。美方官员透露,基辅或获得陆军战术导弹系统、GLSDB等射程更短的替代品,既能部分满足乌方需求,又能避免触发俄方最严厉反制。这种换装策略,是华盛顿在支持乌克兰与控制风险间的折中选择。 有意思的是,泽连斯基虽未达成核心诉求,却展现出务实应对姿态。他在会谈后坦言很现实,并迅速与欧盟及多国领导人通话通报情况,协调西方盟友立场。同时,乌方还提出与美方在无人机与远程打击能力上开展配套合作,寻求替代方案。 总的来说,对俄乌冲突走向而言,美国拒援战斧可能成为推动和谈的间接因素。失去远程武器加持后,乌军更难突破俄军防御体系,而美国的态度转变,也可能影响盟友的援乌立场。这场围绕战斧导弹的博弈虽暂告一段落,实则可能成为新一轮地缘角力的起点。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刚刚发生泽连斯基遭遇历史性“失败”10月17日,泽连斯基与特朗普举行了会面,
【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