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濡以沫20年,103岁的杨振宁与48岁的翁帆成就一段爱情佳话! 说起杨振宁这

文史啊旺 2025-10-19 22:50:47

相濡以沫20年,103岁的杨振宁与48岁的翁帆成就一段爱情佳话! 说起杨振宁这个人,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那个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界的扛把子。他1922年出生在安徽合肥一个书香门第,家里老爸杨武之是东南大学的数学教授,从小就给杨振宁耳濡目染了不少数理知识。小时候的杨振宁聪明伶俐,七岁上小学,很快就显露出对数学的兴趣,课余时间总爱用树枝在地上画些几何图案。抗日战争打响后,全家迁到重庆,他1938年考进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那时候学校条件简陋,学生们挤在临时搭建的教室里上课,杨振宁却埋头苦读,1942年本科毕业,紧接着去清华大学拿了硕士学位。1945年,他作为公派生去美国芝加哥大学深造,1948年博士毕业,那会儿他已经开始琢磨粒子物理的深水区了。 回想杨振宁的学术生涯,简直就是一部物理学教科书。留美后,他先在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落脚,和李政道搭档研究弱相互作用,1956年他们俩联手提出宇称不守恒理论,这玩意儿直接颠覆了当时物理界的认知。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花落两人,杨振宁那时才35岁,成了华人科学家里第一个拿这个奖的。领奖那天在斯德哥尔摩,他代表中国学者站上台,简简单单几句感谢,就把全球目光拉向东方。之后,他辗转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教书,专攻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写了好几本专著,手稿上改了又改,学生们都说他的课讲得透彻,实验室里总有他调整仪器、指导实验的身影。杨振宁不光是理论家,还特别注重实际应用,晚年回国后,推动了不少中外物理合作项目。 感情上,杨振宁的第一段婚姻挺稳定的。1950年,他在芝加哥学术圈认识杜致礼,她是国民党将领杜聿明的女儿,两人从聊量子力学开始,很快就走到一起。婚后在美国安家,生了三个孩子,长子杨光宁、次子杨德宁,还有女儿杨又宁。杨振宁平时挺顾家的,早晨帮孩子系鞋带,送他们上学车,晚上回家还爱用摄影机拍家庭小视频。杜致礼2003年因病去世,杨振宁守在她身边到最后,那段日子他很少出门,专心处理后事。丧妻后,他决定回大陆定居,任清华大学教授和高研院院长,继续搞学术交流。这时候,杨振宁的生活轨迹就和翁帆交汇了。 翁帆这姑娘,1976年7月出生在广东潮州一个普通家庭,老爸翁云光在旅行社上班,从小带她逛古街巷子,她对历史建筑特别着迷。初中高中都在金山中学念书,成绩不错,尤其喜欢历史课,课间总翻书看古建图纸。1994年考进汕头大学英文系,大一时就坐在前排认真听莎士比亚朗读,宿舍里练口语录音。毕业后,她去深圳一家高尔夫俱乐部上班,负责会员档案和球杆维护,工作踏实但没干多久。期间,她和一个香港职员结了婚,两人领证没两年就离了,那时候她收拾行李回内地,继续深造。之后读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硕士,图书馆里啃中英对照书,红笔圈生词。2002年转战清华大学建筑历史系博士,校园里散步时爱画亭台飞檐,论文写得细致,导师反馈时她总双手平放桌面等意见。 两人缘分从1995年拉开帷幕。那年汕头大学办国际物理会议,杨振宁带着杜致礼去演讲,翁帆作为大一学生负责接待。她当时19岁,递水、介绍景点,手里拿着文件夹,杨振宁注意到她笔记上的英文批注。从那以后,他们开始书信往来,杨振宁寄物理摘要,翁帆回建筑草图,信封跨洋飞来飞去。杜致礼走后,杨振宁在北京落脚,翁帆正好在清华读博。2004年5月,一场学术茶话会上重逢,杨振宁翻旧书,翁帆递热茶,两人聊起古罗马拱门。夏天通信越来越密,杨振宁写清华园晨雾,翁帆寄潮州木雕照。11月5日订婚,北京民政局外,杨振宁戴毡帽,翁帆披风衣,核对表格盖章。12月24日圣诞前夕,在汕头民政局领证,杨振宁82岁,翁帆28岁,年龄差54岁,这事儿一曝光,舆论炸锅了。 结婚那会儿,网上到处是质疑声,有人说翁帆图名图利,有人觉得这年龄跨度太离谱,杨振宁自己也知道争议大,但他公开说翁帆是上天给他的最后一份礼物。婚礼在清华小礼堂低调办,亲友不多,杨振宁穿中山装,翁帆着旗袍,交换戒指后就搬进清华园小院“归根居”。头几年,媒体总追着拍,杨振宁读报时眉头皱,翁帆端咖啡安慰。两人不理外界的噪音,专心过日子。杨振宁上课拄杖走讲台,翁帆在前排记笔记;公益晚宴上,杨振宁领奖,翁帆递水杯。日常里,杨振宁早起看报,翁帆备早餐粥;午睡时,她拉窗帘挡光。结婚11年后,2015年接受杨澜访谈,杨振宁握着翁帆手,说有信心婚姻稳当,还直言支持她以后再婚,翁帆则说欣赏他的纯真和智慧。 这20年,杨振宁和翁帆的日子过得有条不紊。2021年百岁生日,翁帆办寿宴,杨振宁戴礼帽,她添茶续水。2025年10月1日103岁寿辰,清华礼堂签名簿前,杨振宁执笔落款,她递砚台。没几天,10月18日中午,杨振宁在北京医院因病去世,享年103岁。

0 阅读:20
文史啊旺

文史啊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