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蒙古国,为何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以前俄蒙关系这么好,最近这几年,大俄做生意甚至都不考虑蒙古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谁能想到,被中俄两大国环抱的蒙古,会把一手 “地缘牌” 打得稀烂。曾几何时,它还是俄蒙关系里的重要伙伴,更是中俄能源合作构想中的关键节点,如今却一步步沦为区域合作的 “透明人”,连俄罗斯做生意都懒得考虑它。 这一切根本不是中俄 “排挤”,纯粹是蒙古自己作出来的。作为全球第二大内陆国,蒙古的命运几乎和中俄绑在一起 ——2024 年数据显示,它 190 多亿美元的外贸总额里,中国占了三分之二,煤炭出口更是 91.3% 都流向中国。可它偏不珍惜这份依赖,非要搞所谓的 “第三邻国” 战略。 最典型的就是在能源合作上反复横跳。中俄规划的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天然气管道,原计划途经蒙古三分之一路段,每年能让蒙古躺赚 20 到 30 亿美元过路费,还能拿到廉价天然气。这等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换谁都得牢牢抓住。 可蒙古偏要端着架子。2024 年直接把这个项目排除在未来四年规划外,等于单方面搁置合作。即便普京冒着国际逮捕令风险访蒙推进项目,蒙古依旧犹豫不决。更离谱的是,它还趁机狮子大开口,索要高昂过路费,算盘打得比谁都精。 与此同时,它转头就向美国献殷勤。眼看中国稀土管制收紧,蒙古立刻主动对接美国,想靠出口稀土抱西方大腿。甚至和美韩商议开通直通航线,摆明了要绕开中俄搞 “特殊通道”。这种两面三刀的操作,彻底耗光了中俄的耐心。 俄罗斯最先忍不下去,直接换了合作路线。2024 年底,普京敲定借道哈萨克斯坦建天然气管道,把蒙古彻底踢出局。要知道,乌克兰刚宣布切断俄气过境,俄罗斯急需新通道,蒙古本该是最佳选择,却硬生生把机会作没了。 中国这边更没给好脸色。其实早对蒙古的 “摇摆” 心存戒备,担心管道建在蒙古境内,哪天它被西方挑唆就 “卡脖子”。后来干脆提出更直接的方案:从俄罗斯后贝加尔斯克直连中国满洲里,全程不经过第三国,彻底绕开了蒙古。 这下蒙古彻底慌了神。2025 年 3 月赶紧批准 “联盟东方” 管道项目,说白了就是想把 “西伯利亚力量 2 号” 捡回来。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中俄已经有了更稳妥的替代方案,谁还愿意再冒风险迁就它? 更惨的是经济报应来得飞快。前总理奥云额尔登力推亲美政策,结果外资撤离,矿产协议被否,GDP 增速跌到 2.1%。牧民因羊毛出口受阻上街抗议,乌兰巴托爆发十年最大骚乱,整个国家乱作一团。 直到新总理赞丹沙塔尔上任,才终于想明白过来。手续都没办完就火急火燎访华,主动求合作。毕竟 70% 国土沙漠化要靠中国帮着治理,经济烂摊子更离不开中国市场输血,再折腾下去国家就要崩了。 说到底,蒙古的边缘化就是 “自寻死路”。明明靠着中俄就能吃饱饭,却总觉得西方的月亮更圆,把地缘政治当成投机游戏。忘了合作的根基是信任,更忘了 “第三邻国” 再亲,也不能帮它解决出海口,更给不了真金白银的支持。 现在再看蒙古的处境,简直是现实版的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中俄合作的快车已经开走,它只能在后面追着喊 “等等我”。这事儿也给所有小国提了个醒:在大国夹缝中生存,踏实做朋友比玩心眼靠谱多了,搞投机的代价,往往是彻底失去存在感。
别再骂特朗普了,这次他倒说了两句实在话,不过,一不小心就扒光了他美国,和乌克兰的
【26评论】【4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