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又传来消息 10月20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19天,达拉斯、芝加哥和纽瓦

沈言论世界 2025-10-20 13:51:26

美国又传来消息 10月20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进入第19天,达拉斯、芝加哥和纽瓦克等多地机场因空中交通管制人员短缺出现大规模航班延误。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确认,当晚班期间多次触发人员警报,拉斯维加斯与菲尼克斯机场也可能因空管缺勤进一步延误。   更让人关注的,是这场停摆正在逐步向更深层次扩散。机场只是最直观的受害者,其他联邦服务领域也在悄无声息地断裂。   国家公园关闭,食品安全检查暂停,部分社会保障服务延迟发放,甚至连联邦法院的运作都受到限制。民众开始质疑:这是一个全球最富有的国家该有的治理效率吗?   从表面看,这场危机似乎只是美国特有的制度性“小毛病”,但细究起来,不难发现问题的根源并不简单。   美国政府的预算制度决定了行政与立法必须合作无间,才能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   这次的停摆已经不是单纯的财政问题,而是一种制度性疲劳的体现。   近年来,美国国内政治极化态势愈趋严峻。民主党与共和党之间的信任根基近乎瓦解,党争不断升级,严重影响着美国的政治生态与社会稳定。议题不再是国家利益,而是党派得失。   预算案成为政治筹码,政府运作变成博弈工具,民众的现实困境被搁置在一旁。更何况,当前美国正面临多重外部挑战,无论是通胀压力、能源紧张,还是国际事务的复杂化,都需要一个高效、稳定的政府来应对。   这场停摆并非没有解决出口。历史经验表明,只要党派之间愿意让步,政府很快就能恢复运转。   但关键在于,这种“临时止血”的方式无法根治制度的顽疾。短期让步换来的不过是下一次更剧烈的争斗。   要真正避免政府频繁停摆,美国必须重新审视其预算制度和党派合作机制。但在当下,这种深层次的改革似乎遥不可及。   这场美国政府停摆提供了一个极具现实意义的观察窗口。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最终体现在制度稳定性和政治合力上。   无论经济体量多大、科技多先进,只要制度陷入内耗,民众的获得感和社会的运行效率就会遭到侵蚀。   此次事件也再次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国家的制度设计必须以人民为中心。政党之争若脱离了人民立场,最终只会成为权力的自娱自乐。   而当普通人连按时登机都成了困难,政府的公信力也就难以维系。美国此时此刻的困境,不仅仅是一场技术性停摆,更是一场民主制度下的信任危机。   与其说这是一次行政“短路”,不如说是制度运行节奏与现实需求之间的错位。当政治成为表演,治理只剩喧嚣,机场的广播声便成了最具讽刺意味的背景音。 素材来源:政府“停摆”第19天,美多地机场因空管人力不足致航班延误 2025-10-20 10:20·齐鲁壹点

0 阅读:7

猜你喜欢

沈言论世界

沈言论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