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决心对华让步,痛骂美商务部长:擅自挑衅中国,打乱美布局 本月中旬,一场闭门会议在白宫里炸开了锅。据知情人士透露,特朗普当场破口大骂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直指对方“蠢得要命”,说他擅自挑衅中国,不仅没捞到任何便宜,反倒把自己精心设下的筹码全打乱了。 原因很简单:中国出手了,稀土出口政策大变,美国高科技产业首当其冲。特朗普原本还想在APEC峰会上打“经济牌”稳住局势,现在全被卢特尼克一通操作给搅黄了。 愤怒背后,是特朗普的焦虑。就在本月初,他刚对媒体放话,说要对所有中国商品征收高达100%的关税。这是他一贯的强硬姿态,意在震慑。但风向变得太快。 中国商务部10月9日发布了三份公告,正式加强稀土原材料和相关技术的出口管理。 消息一出,美方立刻感到了刺痛。美国90%以上的稀土依赖中国出口,而这些关键材料正是美国电动车、芯片、军工产业的命脉。 特朗普突然意识到,他这手“加关税”的牌,打出去可能收不回来了。 更要命的是,白宫内部并不统一。卢特尼克一意孤行,触怒中方,让中国提前亮出底牌,打乱了特朗普布下的节奏。 原本他想等到APEC峰会期间,再在谈判桌上用“稀土换关税”,如今,节奏被打乱,筹码失了先机,还被盟友冷眼旁观,连内部支持都开始松动。 事态发展到这一步,特朗普知道,必须踩刹车。他开始“变脸”。 一方面,他不再提100%关税的事,反而放出口风,说“愿意在条件合适的前提下重新评估对华关税政策”。 并暗示中国如果在大豆采购和稀土出口上释放善意,美方也愿意“考虑让步”。 另一方面,他对外保持沉默,对内却频频发火,连商务部长都成了出气筒。 这并不意外。特朗普是个典型的交易型总统。他不信奉意识形态,更不在乎盟友的看法。他只在乎一件事:交易能不能达成,自己能不能赢。 这次他选择示好中国,不是因为他突然转性,而是发现自己已经快没牌可打了。 政府停摆危机还没解决,美军都要断粮,美国农民因出口受阻怨声载道。再拖下去,连基本盘都要松动。 更现实的是,中国这次的反制,打得非常精准。稀土不是禁运,而是“加强管理”,既合理合法,又精准施压。 特朗普本来还想用“稀土依赖”作为谈判筹码,现在反而成了被动的一方。 他知道,一旦中国进一步收紧稀土,美国产业链将遭受重创,而他最不需要的,就是在总统选战前夕再添一个经济雷区。 于是,他开始调整方向。有媒体援引白宫内部人士消息称,特朗普已在考虑将部分关税从145%降至50%-65%。 虽然这个说法没有在所有主流媒体中得到交叉印证,但至少可以看出一种趋势:对抗不再是唯一选项,回旋开始成为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这场风波也暴露出白宫内部的深层矛盾。卢特尼克代表的是典型的强硬派,主张继续对华施压,不惜一切代价。 而特朗普则更像一个“现实主义者”,他想用压力换利益,但绝不是为了单纯较劲。 他要的是成果,是能拿来给选民看的“胜利”。卢特尼克的独断,正是对特朗普“可控对抗”策略的最大破坏。 从这场内部冲突中,我们也能看出,美国对华政策正处在一个十字路口。 一方面,它想围堵中国,不让中国在高科技领域实现突破; 另一方面,它又在多个关键领域严重依赖中国,尤其是在稀土、药品原料、农业出口等领域,短期内找不到替代方案。 特朗普深知这点,所以他才在关键时刻选择“松口”。 但问题是,中国还会轻易接招吗?中方已经明确表示,稀土管制是出于国家安全和产业发展的需要,是常规性调整。 背后的信号很清楚:中方不会轻易在核心利益上让步,也不会仅仅为了缓解美方压力就改变政策。 这意味着,如果特朗普真想换回中国的合作,就必须拿出真正的诚意,而不是玩弄语言艺术。 特朗普的算盘打得很精,但这次恐怕没那么好打。 他想靠“适度让步”换取中方在大豆和稀土上的松动,好安抚国内农民和产业界,同时也为APEC峰会制造一个“谈成了”的政治成果。 但中方显然不再像过去那样轻信美方的承诺,尤其是在过去几年多次经历“谈了又变”的反复之后。 这场博弈,已经不是单纯的贸易纠纷,而是一场战略意志的较量。 特朗普想要的,是一份对他有利的协议;而中国要的,是平等、尊重和规则。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先松口、谁真正让步,其实比表面上的“喊话”更重要。 现在的特朗普,正处在一个尴尬的位置。他既不想被看作是“对华软弱”,又不得不在现实面前低头。 他想保住自己的底盘,又不想陷入更深的泥潭。他想继续控制局面,但局面已经开始失控。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2评论】【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