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去世后,男孩就和继母一起生活,有天深夜,他发现继母摸进了他的房间,他假装睡觉

牧童的娱论 2025-10-21 18:07:26

父亲去世后,男孩就和继母一起生活,有天深夜,他发现继母摸进了他的房间,他假装睡觉,继母摸了摸他的头,偷偷放下了一包东西就出去了,他打开一看顿时泪流满面! 小杨还记得父亲去世的那天,天阴得厉害,冷风吹得人直打哆嗦。那年他才十岁,满脸泪痕地趴在棺材旁,一声声喊着“爸爸”,嗓子都哑了。 周围的亲戚都劝着,安慰着,但没人知道那孩子心里有多怕——父亲走了,母亲早逝,他一下成了没根的浮萍。 就在那天,穿着黑衣的李阿姨一声不吭地站在角落。她是父亲再婚的妻子,温柔寡言,进门才两年。那时候,村里人都议论纷纷: “老杨这女人,还没孩子呢,人都走了,她还守什么寡?” “再不走可就老了,何必守个没血缘的孩子?” 可李阿姨只是轻轻地说:“我答应过他,要照顾小杨。” 从那以后,她真的没再改嫁。 她一个女人,靠着家里几亩薄田和缝缝补补的活儿,把小杨喂大。冬天的早晨,炊烟升起得最早的是他们家。 李阿姨总是把热腾腾的玉米粥端到小杨床头,轻声唤他:“小杨,快起来喝点粥,再去上学。” 小杨迷迷糊糊地应一声,接过碗,却极少看她一眼。 他懂事得早,也倔。别人家的孩子有爸爸陪着,他没有。心底总觉得,李阿姨不是“自己人”。所以他对她的话,总是爱答不理。李阿姨虽然伤心,却从不发火,只是暗暗抹眼泪。 有一年,李阿姨生了场重病。村里的医生说要输液,她舍不得钱,咬牙挺了过来。小杨看在眼里,却什么也没说。 她病好后,偷偷地对邻居笑着说:“这孩子越大越像他爸,我心里也就踏实。” 时光转眼过去,小杨长成了小伙子。考上了技校,后来在城里找了份稳定的工作。 回家的次数少了,但每次回来,李阿姨总是提前准备好饭菜——红烧肉、蒸鲈鱼,还有那他最爱吃的藕夹。饭菜放热了凉、凉了再热,只为等那一声“妈,我回来了”。 可小杨一直叫不出口。 他总觉得,这个称呼属于亲生母亲,不该随便叫。 直到他结婚,李阿姨依旧帮他操办得井井有条。婚礼那天,她站在角落,笑着望着他,却被人误以为是“远房亲戚”。 小杨忙前忙后,甚至没顾得上敬她一杯酒。她只是微笑着摆摆手:“忙去吧,别管我。” 后来,媳妇怀孕了。李阿姨听说后,第二天就拎着大包小包从乡下来,满是鸡蛋、红糖,还有自己做的婴儿小鞋。 “我在家闲着也是闲着,来帮帮你们伺候月子。” 可小杨的妻子脸上并不高兴。李阿姨手脚慢、说话老实,做饭总被嫌油大盐多;洗衣服又被嫌磨磨蹭蹭。儿媳有时候说:“李阿姨,您歇着吧,别越帮越忙。” 李阿姨尴尬地笑笑:“哎,好,好,我去给熬点汤。” 小杨其实看在眼里,可他性子内向,总想着“忍忍就过去了”。直到有一晚,他听到厨房传来轻轻的抽泣声,心里像被针扎一样。 那天晚上,小杨陪老婆哄完孩子,正准备睡觉。忽然,卧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月光下,一个瘦小的身影走了进来。小杨闭着眼假装睡着,只听见那脚步声轻轻地靠近床边。 他感觉到李阿姨的手,颤巍巍地摸了摸他的头,动作极轻,好像怕吵醒他。 然后,一包东西被小心地放在枕边。她停了两秒,又低声叹了口气:“好孩子,姨走了……要照顾好自己。” 门又轻轻合上。 等脚步声远去,小杨再也忍不住,睁开了眼。 枕边放着一个破旧的布包,外面还系着红绳。他打开一看——里面整整齐齐地叠着五沓百元钞票,还有一张纸条。纸上写着歪歪斜斜的字: “姨回家去了,没能帮你什么忙,这点钱是我攒的,给你做点本钱。” 那一瞬间,小杨的心像被刀割一样疼。 他忽然想起小时候李阿姨为他缝补的棉袄、为他做饭时的背影、为他生病彻夜守候的模样。 泪水模糊了眼睛,他几乎是冲出房门去追。可院子外早已没了人影,只有月光照在地上,银白一片。 小杨蹲在门口,哭得像个孩子。 第二天,他赶到汽车站,打听到李阿姨凌晨就坐车回了乡下。那一趟车是五点半的,天还没亮。 小杨这才明白,那五万元是李阿姨这些年省吃俭用、打零工一点点攒下来的。她没有亲生孩子,却把所有的母爱都给了他。

0 阅读:245

评论列表

饥饿小老虎

饥饿小老虎

2
2025-10-21 18:33

有这么好的后妈?我不信,反正我没见过

牧童的娱论

牧童的娱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