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13岁儿子写的毛笔字。笔墨少年时:我13岁儿子的书法之路 在我家的书桌

云舒不舒 2025-10-22 11:50:38

这是我13岁儿子写的毛笔字。笔墨少年时:我13岁儿子的书法之路 在我家的书桌一角,总摆着一方砚台、几支狼毫和叠放整齐的毛边纸。那是我13岁儿子的“战场”,他以笔为刃,在墨香氤氲中,一笔一划雕琢着属于少年的书法世界。 初见他的毛笔字,是在一张米字格毛边纸上,“智”“思”“侍”等字端端正正,笔锋虽显稚嫩,却透着一股认真劲儿。他临摹的是颜体,那浑厚饱满的笔画,本就极考验控笔能力,可他偏偏选了这条“难走”的路。每天放学后,别的孩子忙着追逐打闹,他却能安坐桌前,铺纸、蘸墨,一写就是个把小时。看他写“寶”字,宝盖头的横画要写得平稳舒展,下面的“玉”字竖笔需挺拔有力,他常常为了一个笔画的弧度、力度,反复练习数十遍,直到墨色在纸上晕出的痕迹,都成了他坚持的印记。 有次我问他:“练书法这么枯燥,你怎么能坚持下来?”他抬起头,脸上还沾着几点墨渍,眼睛亮晶晶的:“妈妈,你看这个‘思’字,心字底要写得稳重,上面的田字要匀称,就像做人要踏实,心里要有格局。”那一刻我才明白,他在临摹的不仅是汉字的形态,更是在领悟传统文化里的处世哲学。每一次悬腕运笔,都是对心性的磨砺;每一次对照字帖修正,都是在学会审视与精进。 如今,他的字渐渐有了模样。“問”字的竖钩苍劲有力,“侍”字的结构愈发匀称,那些曾经生涩的笔画,在日复一日的练习中,变得流畅且富有韵味。看着他的书法作品,我仿佛看到一个少年,正沿着墨香铺就的路,不慌不忙地成长。他笔下的不仅是汉字,更是属于13岁的专注、坚持与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或许未来他不一定成为书法家,但这段与笔墨相伴的时光,早已在他心里种下了静气与韧性的种子。这一方小小的书法天地,见证着少年的成长,也让我坚信,这份在笔墨间沉淀的力量,终将伴随他走过更长远的人生旅途。

0 阅读:0
云舒不舒

云舒不舒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