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欠外国多少钱?官方公布了最新的外债余额,截至6月末,一共24368亿美元,相当于每个人“平均”背负1700美元左右。 乍一听我们每个人竟都背着笔外债,但这账得拆开算才明白,这里面大半都不是中国拿着篮子去国外借钱,反而是全球的资金捧着钱要往中国市场塞。 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早说透了,2024 年末全口径外债余额 24198 亿美元,其中本币外债占比已经到了 50%,比前一年还涨了 3 个百分点,这部分本币外债压根不是咱们主动去借的,本质上是境外机构拿着美元换成人民币,抢着买中国的债券和股票,相当于用资金投票押注中国市场的未来。 这些资金可不是盲目冲进来的,背后全是精算过的算盘。先看债券市场,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的数据显示,2024 年境外机构净增持银行间市场债券 4900 亿元,年末持有总量达到 4.16 万亿元,其中近一半都是国债,还有四分之一是同业存单。 这背后的逻辑很实在,2024 年末中国 10 年期国债收益率 1.68%,虽然看着不高,但和欧美市场比起来,加上人民币汇率的稳定性,锁汇后的综合收益相当可观,2023 年 9 月到 2024 年 8 月那段时间,境外机构买短期债券的套息收益让不少机构赚了一笔。 更关键的是,人民币债券和欧美国债相关性低,能帮这些大机构分散风险,就像投资组合里的 “稳定器”,这种好事谁愿意错过。 再看股票市场的热度,全球最大的主权基金挪威政府养老基金最有代表性,这家管理着 12 万亿元人民币资产的巨头,2024 年对中国股票的持仓市值一口气增加了 70 亿美元,总持仓达到 478.54 亿美元。 他们重仓的腾讯控股、美团这些股票,2024 年股价分别涨了 43%、85%,持仓市值跟着涨了 72%、106%,这种赚钱效应让他们更坚定了加仓的决心,连 “华尔街抄底王” 泰珀都直言要 “扫货所有与中国相关的资产”,他旗下的基金中国资产持仓占比都到 37% 了。 北向资金的动作更直接,2024 年上半年就净流入 808.31 亿元,宁德时代、招商银行这些龙头企业被重点加仓,还有股票型 ETF 全年净流入超 3400 亿元,相当于每天都有近 10 亿资金通过 ETF 进入 A 股。 要说最会算账的还是国际资管巨头,贝莱德就是个典型例子。这家管理着 11.6 万亿美元资产的公司,在中国债券市场砸了 1280 亿元,还专门搞出 “贝裕信用精选” 这样的产品,用 “金字塔” 模型配置债券 —— 底层用优质信用债打安全垫,中间层择时增厚收益,顶层精挑细选高性价比个券,甚至安排了 20 位专家专门研究中国债券。 他们的中国债券基金 2021 年境内部分收益就有 3.91%,稳健的表现让其在 2025 年还在增持阿里,持股比例升到 5.01%,连中国人寿、中国人保这些金融股也持有不少。能让贝莱德下这么大功夫,显然不是因为中国 “求着借钱”,而是他们算准了中国市场的潜力。 这些机构敢大手笔投入,根本原因还是看中中国的经济基本面。2023 年中国 GDP 已经达到 129 万亿元,虽然增速放缓但增量可观,而且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一直在推进,新能源、互联网这些领域的成长空间让全球资本眼馋。 更重要的是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现在 80 多个境外央行把人民币纳入外汇储备,IMF 里人民币储备占比升到 2.45%,SDR 权重排第三,持有人民币资产越来越方便,风险也越来越低。 这就形成了良性循环:经济向好吸引资金流入,资金流入又夯实了市场信心,难怪上千家机构挤破头要进来。 其实把外债数据再往细了看,风险指标全在安全线内,负债率 12.8% 远低于 20% 的国际警戒线,短期外债占外汇储备比例才 42.4%,根本不存在偿债压力。 说白了,这些所谓的 “外债”,更像是全球资本给中国市场交的 “入场费”,他们不是来讨债的,是来搭中国发展的快车赚钱的。随着中国金融市场越开越开放,未来还会有更多资金涌进来,毕竟在全球找这样既有潜力又安全的市场,可没那么容易。
全球资本抢着给中国送钱?2.4万亿外债背后的真相让人意外
往事趣谈纪录
2025-10-23 10:26:25
0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