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终于放心了,10月23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

阿智通鉴 2025-10-25 10:56:16

美国终于放心了,10月23日,中国商务部表示:中国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将于10月24日至27日率团奔赴马来西亚与美方举行经贸磋商。   这回,是美国先急了。   在中美关系经历了数月的低气压后,中国商务部放重磅信号:副总理何立峰即将率团赴马来西亚,与美国高层举行面对面经贸磋商。这消息像块扔进热油锅里的冰块,瞬间在国际舆论场炸开了锅。   在这次磋商敲定前,美国财长贝森特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已经连续通过视频会谈“打前站”,话里话外都在表达一个意思:咱们得聊聊,越快越好。这种急切劲儿,跟过去几年美国对华“极限施压”的做派判若两人。   美国为啥突然变了态度?看看他们国内的烂摊子就明白了。2025年8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9%,核心通胀率更是顽固地卡在3.1%的高位。老百姓抱怨物价飞涨,企业主哀叹利润缩水,特朗普政府的支持率跟着坐了滑梯。更要命的是,美国豆农因为中国订单锐减,已经开始在国会山门口拉横幅抗议了。再这么下去,明年大选的票仓可就保不住了。   但光着急没用,美国还得想想怎么跟中国开口。毕竟,过去几年他们又是加征关税,又是搞技术封锁,把中美经贸关系折腾得够呛。就说今年2月,美国以芬太尼问题为由,对中国输美产品加征关税,中方随即反制,双方关税战一度打到145%对125%的“史诗级”水平。这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事儿,现在美国是真玩不起了。   不过,美国也没打算彻底服软。就在宣布磋商消息的同一天,特朗普政府放出风声,考虑限制软件驱动产品对华出口,从笔记本电脑到喷气发动机都在范围内。   这种“边打边谈”的套路,美国用得驾轻就熟,但这次似乎不太灵光。消息一出来,美国科技股集体跳水,标普500指数当天跌了0.5%,纳斯达克指数更是暴跌1%。资本家们用脚投票,明明白白告诉华盛顿:别再折腾了,再折腾大家都得喝西北风。   中国这边呢,态度一直很明确:谈,可以,但得在平等的基础上谈。这次派何立峰副总理出马,就很能说明问题。这位“谈判老手”可不是吃素的,今年5月以来,他已经带着团队跑遍了瑞士日内瓦、英国伦敦、瑞典斯德哥尔摩、西班牙马德里,跟美方进行了4轮艰苦谈判,硬是把双方的关税“休战”协议延长了一次又一次。有他坐镇,美国想在谈判桌上耍花招,可没那么容易。   那么,这次谈判会聊些啥?从美方透露的口风来看,稀土供应链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制,已经让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事工业尝到了苦头。《纽约时报》就曾报道,美国军工企业因为稀土断供风险,连F-35战斗机的生产线都差点停摆。除了稀土,TikTok、半导体出口管制、农产品采购这些老问题,估计也会被摆到桌面上。   但中方也有自己的底线。就拿稀土来说,中国的管制措施是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完全合理合法。商务部发言人早就明确表态:中方愿在平等互利基础上开展对话,但绝不会在核心利益问题上作出妥协。至于美国那些“单边主义”的施压手段,中方更是不吃这一套。   今年7月,美国财长贝森特在谈判中威胁要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加征关税,结果被中方当场怼了回去:关税战没有赢家,胁迫施压解决不了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次磋商大概率会达成一些阶段性成果。毕竟,中美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2024年,中美贸易额仍然高达7600亿美元,两国在能源、农业、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潜力巨大。但要想真正解决问题,美国得拿出诚意来,别再一边谈判一边搞小动作。   其实,中美关系走到今天这一步,主要责任是谁大家都很清楚。过去几年,美国把中国当成“战略竞争对手”,一门心思搞“脱钩断链”,结果不仅伤了中国,也伤了自己。而中国呢,面对美国的打压,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在发展自身的同时,也在努力维护多边贸易体系。这次磋商,或许就是一个转折点,让双方重新认识到,合作共赢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未来几天,谈判桌上肯定不会风平浪静。但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确定的:中美这两个全球最大经济体,谁也不能无视对方的存在。毕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希望美国能早日明白这一点,别再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信息来源:中美经贸磋商即将在马来西亚举行2025-10-24 10:51·环球时报

0 阅读:174

猜你喜欢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