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军事专家推算,美俄一旦开战,全球可能死亡50亿人。但如果战争发生在中美之间,情况又会如何?我国防护专家钱七虎院士的回答很干脆:中国有多种防御手段,我们不怕。 国外专家对美俄开战后果的推算,基于对现代战争破坏力的考量。 核威慑、常规武器覆盖范围、全球供应链联动等因素,让大国冲突的影响远超国界,可能引发粮食短缺、能源危机、生态破坏等连锁反应,最终威胁全人类生存。 这种对极端情况的预警,本质是呼吁大国保持克制,通过对话而非对抗解决分歧,这与中国一贯倡导的和平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钱七虎院士提及的 “多种防御手段”,是中国国防建设的扎实成果。 作为中国工程院院士、防护工程专家,他主持设计了多项国家重点防护工程,推动构建起地上、地下、空中协同的立体防御体系。 地下防护工程能抵御高强度打击,为人员与关键设施提供安全屏障;空中防御系统可实现对空域的精准管控,拦截各类来袭目标;地面防御体系则依托先进装备与人员训练,形成多层次防护网络。 这些手段的协同运用,构成了中国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实基础。 中国防御体系的建设,始终遵循 “防御性国防政策”。 不同于部分国家追求全球军事部署,中国的国防力量发展以 “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为目标,不针对任何特定国家。 钱七虎院士在公开场合多次强调,防护工程的核心作用是 “保存有生力量、保障战略反击能力”。 这种以 “守” 为核心的防御理念,从根本上区别于攻击性军事策略,也决定了中国国防力量不会成为引发冲突的因素。 面对 “中美开战” 的假设,中国的态度始终清晰:坚决反对冲突,积极推动对话。 近年来,即便中美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存在分歧,中国仍通过高层会晤、机制性对话等多种渠道,寻求管控分歧的有效路径。 2024 年中美在气候合作、禁毒执法等领域的务实互动,证明两国存在广泛共同利益,完全可以通过合作实现共赢。 钱七虎院士的 “不怕”,更多是对中国维护自身安全能力的自信,而非对冲突的主动应对。 中国的防御体系从来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支撑着国家在复杂国际环境中保持稳定,让民众能安居乐业。那些藏在深海、太空、地下的防御力量,那些科研工作者的默默付出,共同构成了和平发展的底气。 这不是好战的宣言,而是以实力护和平的坚定表达,也是中国给世界的正能量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