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企成功提炼高纯度稀土,在打破中国垄断上迈出了“历史性一步”?中方看完后久久无语:这思路实在太奇葩! 这家叫Energy Fuels的美国公司搞了个“大新闻”——他们宣布,在犹他州的White Mesa工厂,成功提炼出了纯度高达99.9%的氧化镝!这可不是普通金属,氧化镝是制造高性能钕铁硼永磁体的关键添加剂,风电发电机、电动汽车电机、精密机器人,哪个都离不开它。 Energy Fuels 这家公司压根不是专业的稀土企业,以前是靠做铀矿加工起家的,怀特梅萨工厂本来是美国唯一的铀矿加工厂,说白了就是个 “跨界玩家”。 他们这次提炼氧化镝,说是用的美国本土佛罗里达州和乔治亚州的独居石原料,听着挺 “自主可控” 的,但实际规模小得可怜。 从 2025 年 7 月中旬启动中试到 9 月底,满打满算也就计划产出 15 公斤氧化镝,这点量连给几家下游企业做样品测试都未必够,更别说满足美国每年上千吨的氧化镝需求了。 而且他们自己也说了,真正要实现商业化生产最早得等到 2026 年第四季度,要是想靠澳大利亚的 Donald 项目进料搞大规模生产,还得等到 2027 年第四季度之后,这 “历史性一步” 来得也太遥远了。 再看看所谓的 “打破垄断”,全球重稀土加工产能 90% 以上都攥在中国手里,光氧化镝这一项,中国的提炼技术和产能就没谁能比。 咱们手里握着全球 67% 的稀土专利,光溶剂萃取这一项技术的回收率就超过 98%,形成了密密麻麻的技术壁垒,美国企业稍不注意就可能踩进专利陷阱。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完整的稀土产业链,从采矿、选矿到冶炼分离再到下游磁材加工,每个环节都成熟稳定,成本控制得死死的。而美国呢,稀土产业根本是断链的,加州芒廷帕斯矿挖出来的稀土精矿,现在还得送到中国四川去萃取分离,本土连个像样的高纯氧化物产能都没有。 就算这家美企将来能搞出商业化产能,他们的成本也没法看,美国本土冶炼的环保投入和电价成本,比中国内蒙古等地高两三倍,之前美洲稀土公司炼出的重稀土纯度才 97.1%,成本就已经是中国企业的三倍以上,Energy Fuels 这 99.9% 纯度的氧化镝,成本恐怕只会更高。 最让人觉得 “奇葩” 的是,美国一边喊着要打破中国垄断,一边连自己的产业链短板都补不上。下游的钕铁硼永磁体是氧化镝的主要去向,但美国 2025 年的钕铁硼毛坯需求约 1.6 万吨,本土产能才 5000 吨,70% 都得靠进口。 就算 MP Materials 和通用汽车合资的磁材厂明年能投产,也得从缅甸等地买镝、铽这些原料,自家炼出来的这点氧化镝根本不够塞牙缝。 而且美国稀土产业人才缺口大得吓人,具备资质的稀土化工熟手也就三四百人,缺口超过 1000 人,高校相关学科都萎缩了,连人都没有,谈何产业链自主? 更有意思的是这家公司的财务状况,2025 年中报显示净利润亏了 4800 多万美元,每股收益是 - 0.23 美元,还在靠烧钱搞研发。 美国政府虽说给了 40 多亿美元补贴和 35% 的税收抵免,但政策效果早就被市场消解了,110 美元 / 公斤的钕镨保底价搞出了 “军工高价、民用低价” 的分裂市场,民用领域该依赖进口还得依赖。 美国能源部自己都算过,重建完整的稀土供应链得花十年时间和 3000 亿美元,现在靠一家铀矿公司搞出的 15 公斤氧化镝,就敢吹 “历史性一步”,这思路确实让人摸不着头脑。 中方这边看得很明白,稀土垄断从来不是靠实验室里炼出几公斤高纯度产品就能打破的,关键得有稳定的原料来源、成熟的规模化产能、完整的产业链配套和可控的成本体系。 Energy Fuels 这波操作,顶多算是在稀土提炼上摸到了门,离真正能和中国抗衡还差着十万八千里。要是真把这当成打破垄断的希望,那只能说太不了解稀土产业的门道了,毕竟喊口号容易,补全产业链的窟窿可比炼出几公斤氧化镝难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