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条新闻时,我后背一阵发凉。北京一位女士通过家中监控,发现一名陌生男子多次用指纹打开了她的智能门锁,随意进出她的家。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这名男子不仅在屋里睡觉,还把她家的沙发和床垫都尿湿了。 事情发生在10月19日,当时家里没人。当事人焦女士收到手机门铃提示后查看监控,才发现这个令人惊恐的画面。这名男子在10月19日当天多次通过指纹打开了门锁进入她家。涉事的防盗门和门锁是焦女士在2024年配套购买的。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另一位林女士身上。根据她的描述,那名男子前一天夜里、当天凌晨、当天上午,一共4次用指纹匹配成功并打开了门。从监控画面看,这名男子当时神志不清、衣冠不整,虽然没有偷东西,但在屋内抽烟,并把沙发和床垫都尿湿了,造成了财产损失。 事发后,门锁品牌的销售人员上门为焦女士更换了新锁。该品牌区域销售管理人员表示,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因为“指纹非常接近”,导致锁的误识率提高了,但他也强调“这种概率非常低”。目前,品牌方已经将换下的锁寄回工厂进行检测。 说实话,看完这个新闻,我心里特别不是滋味。家本来应该是我们感觉最安全、最私密的地方,谁能想到现在连锁都不保险了?一想起有个陌生人可以随时“指纹开门”进来,在你不在家的时候随意走动、睡觉,甚至在床上撒尿,这种被侵犯的感觉真的让人浑身不舒服。 这件事暴露了两个让人担忧的问题:一是智能门锁的技术可靠性,二是我们家庭安全的脆弱性。林女士提到,她家的智能门锁明明有“三次指纹错误锁定”的功能,但事发时这个功能完全没有触发。如果连这种基本的安全功能都会失效,那我们还能相信什么?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类问题似乎并不少见。据媒体报道,某投诉平台在短短3个月内就收到了超过400条关于智能门锁的投诉。可见这个问题已经不是个例了。 从这件事中,我们真的需要好好想想:在追求科技带来便利的同时,我们是不是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需求?智能门锁厂家在推广产品时,是不是应该更坦诚地告知消费者技术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家里的安全不能完全寄托在一把锁上。也许我们需要多层级的防护措施,比如加上传统的机械锁,或者安装监控报警系统。毕竟,家的安全感,是任何科技都无法替代的。 不知道你家里用的是什么类型的锁?你对智能门锁的安全性能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想法和经验,也许你的建议能帮助更多人保护好自家的安全。 (案例来源:扬子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