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驻华使领馆(10月29日)转发了特朗普的讲话。 特朗普强调,明天的中美元首会晤“是场重大的会晤,我认为会进行得非常顺利。” [机智]评几句:还是那句话,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美建交这些年,双边货物贸易额从1979年一路涨到2024年的6882.8亿美元,足足翻了275倍,这规模相当于从当年的自行车队直接升级成了现在的高铁洪流。 单看美国对华出口增速,就比它面向全球其他地区的平均增速快得多:2001年到2024年,美国对华出口额涨了648.4%,远超全球平均的183.1%。 就说美国农民最在意的大豆,2024年中国买走的美国大豆占其总产量的一半多,还有近三成的棉花、一成多的集成电路,这些东西要是没了中国市场,美国农场主的仓库恐怕得堆成山,更别说这些出口还撑起了93.1万个美国就业岗位,比日本和韩国两个市场加起来撑起来的还多。 服务领域更是美国的“提款机”,2023年美国对华服务贸易顺差就有265.7亿美元,中国人去美国旅游、留学、看病花的钱,再加上给美国的知识产权使用费,让美国服务业赚得盆满钵满。 更别提美资企业在华的生意,2022年它们在华销售额都到4905.2亿美元了,比中资企业在美国的销售额多出4000多亿美元,这便宜占得可不算小。 可一旦陷入摩擦、搞对抗,那就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2025年上半年中美贸易战一激化,美国对中国加征的关税一度飙到145%,结果不出所料:2025年上半年中美进出口总值直接下降9.3%,到二季度降幅更是扩大到20.8%,其中中国对美出口少了9.9%,美国往中国卖的东西也少了7.7%。 最惨的还是美国大豆农民,以前中国是他们的头号买家,贸易战一来中国转头买巴西的,美国大豆直接堆成了“小山”,连哭的地方都难找。 芯片领域更有意思,美国非要搞封锁,又是出限芯令又是拉盟友围堵,结果呢?纽约联邦储备银行都算过,美国企业因为丢了中国客户,市值蒸发了1300亿美元,还得靠裁员缩减成本。 英特尔、高通这些大公司的高管,天天往政府跑游说放宽限制,生怕彻底断了和中国的联系——毕竟中国可是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场,真脱钩了,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那点优势怕是要保不住,这简直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科技领域的合作共赢,更是有现成例子摆在眼前——2024年,中美科学家联手研发出世界首个石墨烯半导体,天津大学和佐治亚理工学院的团队一起突破了技术瓶颈,这一突破若能落地,未来芯片不仅速度更快,还更省电,中美双方都能从中获利。 可一旦搞技术封锁,不仅会耽误整体技术进步,美国自己还得承担损失,这笔账谁都算得清。 而且美国自己也发现,就算跟中国搞僵,它的贸易逆差也没降下来,2024年逆差总额都到1.2万亿美元了,反而因为丢了中国这个互补伙伴,得花更多钱从别的地方买东西,纯属吃力不讨好。 再说中国这边,2025年上半年靠着拓展东盟、非洲等市场,把进出口总量推到了历史新高,可中美贸易的下滑,还是让相关企业捏了把汗。 直到6月份关税休战协议落地,中美贸易规模立马从不到3000亿美元回升到3500多亿美元,降幅也明显收窄,这反应比闹钟还灵。 毕竟中国需要美国的高端设备、农产品,美国需要中国的机电产品、轻工制品,这种互补性不是随便找个替代国就能填补的。 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早算过一笔账:美国对华出口支撑的就业岗位,比它对日本、韩国两国出口支撑的总和还多,真要是把这条路堵死,美国工人怕是第一个不答应。 如今特朗普说会晤会顺利,本质上是中美双方都摸透了这里面的门道。 合作时,美国农民能顺利卖粮,企业能赚得盆满钵满,科技领域还能搞出突破;中国能稳住出口,引进需要的技术,带动更多人就业。 可一旦搞对抗,美国企业会面临市值缩水,农民会遭遇减收,中国外贸也得费劲儿开拓新市场,最后谁都没占到便宜。 2023年美资企业在华销售额接近5000亿美元,中国对美服务贸易逆差达265亿美元,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哪儿是说拆就能拆的?那些喊着“脱钩”的人,要么是没好好算过经济账,要么就是故意装傻,毕竟真要斗到底,最先疼的是自己的钱包。 就像2025年5月双方达成关税休战协议,刚落地到6月,中美贸易就出现回暖,这事儿本身就很能说明问题。 如今全球化都发展到这份上,中美早就是两条绑在一起的大船——同方向航行才能乘风破浪,要是对着干,最后只会一起搁浅。 这次元首会晤要是能把合作的路子理顺,不管是降低关税还是放宽科技交流,对两国老百姓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要是还抱着“斗”的心思不放,最后只会继续吃亏,这种明摆着的道理,没人会真不懂。 毕竟赚钱的买卖谁都愿意做,亏本的争执谁都想躲开,这才是特朗普说“会顺利”的根本原因。

